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财经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财经 >> 评论 >> 焦点热评 >> 正文

刘应杰:中国道路和中国经验的十个特征

http://www.newdu.com 2018/3/9 爱思想 刘应杰 参加讨论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空前提升。国内外都在关注着中国的发展,探讨和研究“中国道路”、“中国经验”,甚至提出“中国模式”、“北京共识”。虽然我们不认为有普遍适用的所谓“中国模式”,但却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上对中国道路、中国经验进行深入地研究和总结,归根到底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结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经验。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深刻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根据我个人的理解,中国道路和中国经验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第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我国改革开放新时期是以解放思想为前提条件的,开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恢复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从书本和原则出发,不盲目照搬别国的经验和模式。一切立足于实践,不断总结汲取自己和别人的实践经验教训,推动实践探索和创新。邓小平形象地比喻为:“不管黑猫白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中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他鲜明地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即一切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判断标准。这就从根本上把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奠定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之上。邓小平深刻地总结道:“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的思想路线。
    第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一个重大转折,这就是把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始终不渝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后来到1987年党的十三大,正式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邓小平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我们党和国家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并在实践和理论上进一步丰富发展了这一重要思想,提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特别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致力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第三,改革开放
    我国从1978年以来的新时期是以改革开放为标志的,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就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一场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大潮在中国大地汹涌澎湃地展开,带来了中国社会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巨变。邓小平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中国的改革没有采取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的“休克式疗法”,而是采取渐进式的改革,其特点就是“摸着石头过河”,不断地进行探索试验,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再全面推开。
    改革首先从农村起步,在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基础上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农村改革成功以后,又推进到城市改革,主要是以国有企业改革为核心,推进计划、价格、财政、金融、就业、住房和社会保障等经济领域的全面改革。在经济改革取得巨大成功以后,又用很大力气推进政治体制、文化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在沿海地区建立经济特区,从沿海城市开放进一步扩展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利用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从积极引进外资,设立外资企业,发展加工贸易,到发展中国制造业,扩大对外贸易,再到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扩大对外投资,形成双向互动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我国坚持实施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促进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便利化,建立和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
    第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国改革的一个基本方向,是改变过去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不断扩大市场化的范围,逐步放开价格管制。从提出“计划调节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到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最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邓小平说:“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多年的实践证明,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实践的过程,从发展商品市场,到发展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市场,再到发展证券、期货市场、土地市场,又到发展更广泛的金融等资本市场,以及发展全要素市场,建立和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是人类历史上一项前所未有的伟大改革试验,其成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从根本上改写了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改变了人类对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认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第五,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制度
    作为改革开放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大量引进外资的同时,放开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调动和激发全社会创造财富的活力。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一方面,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调整和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另一方面,放开市场准入,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更多领域竞争发展,并发展多种形式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成为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符合我国国情,对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发挥了巨大作用。
    第六,差异化发展战略
    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布局上实行的是一种差异化发展战略。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就提出,我们的政策是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和帮助后富。这是一个大政策,一个能够影响和带动国民经济全局的政策。一方面,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通过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和劳动致富,产生广泛的示范效应,带动和影响其他人,最后达到共同富裕。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从改革开放初期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到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开始强调“效率和公平并重,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另一方面,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东部沿海地区通过对外开放先发展起来,然后逐步扩展到内地和西部地区,实行梯度发展战略,最终达到共同发展。我国在东部沿海地区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以后,提出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第七,国家宏观调控
    国外许多专家学者在总结中国经验时,都把强有力的政府管理和宏观调控作为中国的一大特色。特别是在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中国的优异表现令世人瞩目。甚至有国外著名学者提出,中国政府管理经济的能力优于许多国家,这些年来中国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有效的宏观管理。总结中国政府管理经济的经验,主要是实行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一方面,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市场竞争的内在动力和活力;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引导作用,及时纠正市场失灵和扭曲,防止经济运行出现大的波动。实现这两方面的结合和有机统一,需要相机抉择,特别是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重点、力度和节奏,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第八,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
    邓小平多次提出中国具有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构成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建立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和海外华侨华人参与国家建设的积极性。高度重视维护社会稳定,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努力创造有利于改革、发展、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
    第九,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中国通过“一国两制”解决国内长期形成的历史遗留问题,实现和平统一。邓小平提出的这一构想,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它不是用战争的方法,而是用和平的方法,保留不同地区现有的社会制度,通过和平谈判签署协议并上升到国家法律的高度,达到国家的统一。中国用这一方法,成功地解决了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实现了“一国两制”,保持了香港和澳门的繁荣稳定。我们主张用这一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共同反对“台独”,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而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中国的对外政策是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致力于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问题,推进国际和地区安全合作,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不搞军备竞赛,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军事威胁。中国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中国主张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不干涉别国内部事务,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在国际关系中弘扬民主、和睦、协作、共赢精神。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Tags:刘应杰,中国道路和中国经验的十个特征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