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世锦: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已发生很大变化
“中国的经济最近两年表现得相当不错,除了数据之外,更值得关心的问题是什么力量推动着经济的增长?也就是经济驱动力的变化”。在交通银行“沃德财富博览高峰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认为中国经济保增长还是比较成功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确实发现一些问题。
刘世锦认为经济增长有三个驱动因素,第一个是当经济危机来临的时候,内需外需都在下降,政府通过大规模的投资计划,包括财政的支出,更重要的是大量信贷投放来刺激经济的发展,这样的投入,弥补了当时快速下降的内需外需,弥补了需求的缺口。
第二个驱动力,政府投资带动的弥补缺口效益是有限的,当政府投资带动的需求逐步下降以后,市场驱动的投资消费,阶梯效应在2009年下半年开始表现出来,最明显的是两大行业的发展,房地产、汽车的快速发展在新一轮的恢复过程中表现出来。
第三个驱动力是进出口在去年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触动,这个势头在今年以来继续保持,虽然我们的外贸增长的速度有所下降,但是我们在国际上占有的份额是在上升的,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就说明了中国的外贸产业是有竞争力的。
有了这三个方面,应该说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经济向稳定增长转变,我们的经济运行从经济危机的特殊状况向正常增长的轨道转变已经有了实质性的进展。
总的来讲,中国经济保增长还是比较成功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确实发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对下一步的增长将会带来很多新的矛盾。有一些老的问题,但是更多的是新的矛盾和问题,这些问题来自三个方面的挑战:
挑战一,随着劳动力等要素成本的快速上升,需要实现竞争优势由低成本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换。
中国经济30年高速增长最重要的优势是低成本的优势,劳动力低成本,地价,水价,各种能源、资源的价格都比较低,但这些情况正在发生变化,中国的低成本优势,由于人价、地价及资源环境的价格上升,这种优势正在逐渐减少,企业在成本方面的竞争力也会因此逐渐下降。因此,中国的经济发展到这个阶段,不仅要靠低成本要素的供给,更要靠创新,通过创新形成劳动生产力,通过这种增长方式的转变,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
挑战二,流动性过剩推动价格的上涨。
应对金融危机,中国实行了宽松货币政策,虽然今年以来流动性有所收缩,情况有所缓解,但目前国内的流动性还是比较大的,更重要的是国际上以美元为主的货币体系,也注入了大量的流动性,对长期的通货膨胀形成了很大的压力。货币是全球性的,这种情况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新兴经济体的通涨在加剧,越南、印度、埃及这些地方通涨都在加大,中国也面临同样的风险,升值的压力、贸易摩擦等问题接踵而至,这种通胀的压力是不容忽视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规避风险,如何抓住发展机遇,是大问题。
挑战三,中国经济的高增长速度有可能在三到五年出现一定幅度的下调,进入中速增长。
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已经持续了30年,还能持续多长时间?如果速度下降将会出现什么样的情景?有的学者认为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太高了,应该让速度低一点,效率好一点,但其实情况不是这样的,中国经济目前阶段很重要的特点是速度效益最大,速度越高企业的盈利会越好。有很多的问题被高速度掩盖了,如果速度降下来了,我们的增长模式没有转变,各种问题到那个时候就会水落石出。
总的来说,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和竞争优势下降,增长速度减缓,通胀的压力增大,都将会加大经济增长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这些挑战都是对中国经济增长基本面的挑战。下一步在发展方式转变、增长模式转变的问题上要务实,要有紧迫感,最重要的还不是说,关键是要做。关键是一些重要的问题,例如:通货膨胀,鼓励创新,科技教育进一步对外开放,基础产业服务业的放宽准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全面加强人力资本建设,改进和完善政府的目标和机制等等,这些都是现在和今后几年时间里面要下功夫做的。
Tags:刘世锦,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已发生很大变化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