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于轼 杨小静:粮食市场需要进一步开放
最近英国著名杂志《经济学人》(Economist, 2010年9月11日-17日期)有两篇评论最近粮价的文章,文章分析了今年夏季小麦的价格上涨以及国际市场上的恐慌情绪,文中的观点非常有远见卓识,值得我们思考。
粮食是任何社会不断被提及的话题。穷人要吃饭,富人也离不开粮食,从国家层面来看,有的国家会因为缺粮而发生动乱,而有的国家发愁剩余的粮食出不了口。更不用说一些国家因为不能进口便宜的进口粮食而不得不吃本国的高价粮。在这种情况下,国际粮食市场就成为调剂各国粮食余缺的重要渠道。不过这个市场却常常蔓延着恐慌情绪,粮食禁止出口的事例时有发生,甚至会引致多国连锁反应。比如今年8月,俄罗斯发布粮食出口禁令,而随后乌克兰“跟风”表示将实行谷物出口的配额限制。过去我国同样禁止过粮食出口。这些行为引起了国际市场上传统进口国的粮食抢购潮。本次粮食突发上涨被认为有可能引发类似07-08年期间的粮食危机。
农业有其特殊的性质,即使是在科技发达的现代社会,还是会发生因灾减产的情况,即丰歉轮流交替。不过,现代社会早已摆脱了马尔萨斯陷阱,全球的粮食基本上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因此在过去半个世纪中粮价跌了将近一半。开放的国际贸易市场无论在理论上或者从经验上都证明是有益于社会福祉的。遗憾的是,国际粮食市场却频频出现多国互设贸易壁垒的情况,这对推高粮价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这期《经济学人》中的两篇文章着重指出,各国经常误以为粮食自给自足是最安全的。包括我国大多数人也都如此看问题。其实发展粮食的国际贸易,优化资源配置,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成本,更能确保全球的粮食安全。《不要让你的邻居(国)挨饿》一文说明:关闭国际贸易大门转而自给自足的方式是有害的,转变这种不信任市场的模式符合每一个国家的利益和确保粮食安全。文中提出了三点建议。对各国而言,国际粮食市场需要进一步开放,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附1:
Don’t starve thy neighbour(不要让你的邻居(国)挨饿) 英国《经济学人》,2010年9月11-17日
今夏小麦价格飞涨过后,如何重建人们对粮食市场的信心
农业的本质是雨水、温度和生长周期的交替重复,因此,这些现象的重复发生并不会使人觉得奇怪。2007-08年粮食价格飞涨,当时,莫桑比克和其他30多个穷国遭受了高粮价引致的骚乱,俄罗斯限制出口商出口谷物。与过去下跌了数十年的粮食真实价格不同的是,世界范围内的食物需求格局发生了变化,粮食低价时代就此结束了。
今年夏天,世界小麦价格再一次飞涨。粮食价格暴动已经动摇了莫桑比克政权。俄罗斯政府三年内第二次禁止小麦出口。难道世界又在面临着新一轮的粮食价格变动吗?
不见得,这不是第二次粮食危机。2007-08年粮食价格全面上涨了数月;今夏粮食价格的上涨仅限于某些商品(主要是小麦);而且平均粮食价格与年初相比只有些许上涨。2007-08年的粮食储备达到了过去三十年来的最低点,不过目前的粮食储备已经恢复到了正常水平。当前莫桑比克的动乱与粮食价格上涨的关系不大。与07-08年不同,今夏在供求平衡上没有重大变动。2010年世界小麦产量是历史上第三高的。本来今年夏天粮食市场的问题就不是一个大事,但是为何还会有供应冲击呢?
问题就在这儿。只占世界小麦产量8%的国家小麦减产却导致了贸易禁令和惊慌抢购。进口国应该怎么办?对于一些国家来说,答案显而易见:不要相信市场;自给自足;粮食安全始于国内。
这是令人非常沮丧的看法。自给自足效率低下,与大市场相比,小市场更不稳定。目前科学家的猜测是,气候变化可能使得俄罗斯经历更多次热浪等极端气候。这些会影响粮食收成并且使价格更加不稳定。气候变化可能会改变生产模式;一些本来就贫瘠的土地会变得不适合种植了;现在贫瘠的土地会变得适合种植了;一些国家会进口更多,其他国家则出口更多。在生产模式可能被重塑时采用自给自足模式是一种使邻居挨饿的政策。
让国家适应这些供应中断和干扰的最好方法就是让市场变得更大且更有弹性。不过,世界粮食市场正变得越来越小而且更容易被干扰,扭转这种趋势是符合每个国家利益的,做法有三:
第一,美国,欧洲和日本应该减少农业保护主义。减少农业保护主义就意味着有更多的粮食发生交易。这个论点之前已经有人争论过(而且取得了一些效果:采取了改革,尽管改革并不彻底)。气候变化和扭曲的市场使这个论点更加令人信服了。
第二,粮食贸易需要一些保障来应对出口禁令。这听起来似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农业一直是世界贸易组织的绊脚石。但是既然北美自由贸协定允许对出口限制进行处罚,世贸组织也应该这样做。进口国也有合法权益。
第三,全世界都将从全球粮食储备系统中受益。这将使进口国相信粮食价格飞涨时也一直会有粮食可买,而且能够减少惊慌抢购以及退到粮食自给自足状态的可能性。二战后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建议,现在来看仍然是个好建议。尽管有些实际的困难,例如由谁来控制储备粮的出售?什么时候能购买储备粮?但这些困难并不是不能解决的。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就可以运作类似的系统。
农民,环保主义者和政府常常会对粮食市场持怀疑态度,这是目光短浅的。全球有十亿人正在挨饿而且喂饱世界正变得越来越困难。更多的粮食需要更多的投资,但是投资者离不开全球市场。要解决整个人类的温饱问题,这样的市场是不可缺的。
附2:
Field events(麦田大事记——谈粮价) 英国《经济学人》,2010年9月11-17日
除价格过高之外,小麦价格不稳定也同样会造成恐慌
金色的麦浪沙沙作响,丰收在望。对农民来说,没有比这些更让人喜悦的事情了。但是,北半球的丰收之喜却伴随着全球小麦市场的混乱。
导致这一现象的一大原因是全球最大的小麦出口国俄罗斯。受到火灾和干旱的共同影响,俄罗斯全国三分之一的农作物遭到破坏,政府禁止小麦出口。最初暂时性的禁令被延期至明年的收获季。这些消息导致小麦价格飞涨:与6月4.26美元一蒲式耳的低点相比,小麦价格增长了两倍,此举引发了全球粮食恐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召开特殊会议讨论不断上涨的价格问题。报纸头条暗示着全球正面临与2007-08年情况相似的粮食危机。粮食价格的上涨可能使得莫桑比克近日的暴动雪上加霜。
许多贫困国家担心粮价上涨会引发起比2007-08年更大的危机。在上一次的危机中,埃及、海地、科特迪瓦、乌兹别克斯坦和玻利维亚在内的许多国家发生了抗议和游行。世界上最大的小麦进口国埃及,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和约旦在现货交易市场大量购入小麦,以应对俄罗斯的禁令。尽管小麦期货市场不公开购买者身份,但这些国家有可能购买小麦期货,寻求稳定供应。
这些恐慌行为放大了俄罗斯出口禁令的影响。短期的恐慌本应迅速消退。相比之下,两年前的危机归因于更严重的结构性调整。在发展中国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肉类为主食的需求加大,谷物需求随之增长(一公斤猪肉需2公斤粮食,一公斤牛肉则需更多)。这会导致长时间内谷物或其他粮食价格的提高。不过今年粮价突然上升,小麦价格尤甚。尽管如此,现在的价格仍比历史高点低40%,较之一月稍高些。
如果进一步探究,则发现其他方面的情况比较乐观。供应是充足的。FAO估计,今年小麦产量将达6.46亿公吨,尽管较去年大丰收时期低了5%,但仍处历史第三高位。美国和加拿大的收成不错,澳大利亚成功处理了蝗虫灾害威胁,亦会有不错的收成。去年,特大的丰收后充实了粮食库存。今年初的粮食储备创下了七年以来的新高。到2011年,储量会降至约1.81亿公吨。这一数字已大大高于粮食危机最严重时的1.44亿公吨。
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的Maximo Torero认为即使乌克兰和哈萨克斯坦实行出口禁令(这两国都在考虑中,一方面迫于俄罗斯的压力),供应量依然充足。今年的高粮价会促使农民们明年种植更多的小麦。英国剑桥郡的一位农民Oliver Walston认为,粮价的恐慌让他感到“困难,兴奋和失望”。他后悔自己在小麦价格走低的时候把一部分收成以远期合同的形式卖了出去。而那些没有把库存销出去的农民这回可就有的赚了。
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促使小麦价格下降。比如农民用较便宜的饲料代替了小麦来喂养牲畜;石油价格走低,使得运输成本和对生物燃料的需求下降。
必须承认的是,过去数十年稳定粮价的努力受到挫折。发展中国家对与日俱增的粮食需求给市场带来了压力。导致市场对一些现象的反应更为明显,如这次的俄罗斯出口禁令。过去俄罗斯和乌克兰等国并不算是重要的小麦出口国,随着这些国家耕作条件的改良,目前供应世界近30%的小麦。北半球的其他国家则缩减了粮食的种植,FAO的官员Abdolreza Abbassian称黑海附近的气候条件多变,这些地区先天不适宜谷物的生长。
如果市场波动加剧,农民在来年该种什么的问题上会举棋不定。气候异常,可能到来的干旱和洪水也会增加不确定性。全球第八大小麦生产国巴基斯坦近期遭受洪灾,虽然洪水在发生在今年的丰收季节之后,但依然会殃及来年农作物的收成。
为应对上一次的粮食危机,阿根廷,印度和俄罗斯等几大国纷纷颁布出口禁令。这些行动导致供应问题愈发严峻。今年,价格低,库存大,供应不会出现问题。但如果其他粮食出口国也效仿俄罗斯,那么进口国会不惜一切代价购入更多的小麦,进一步推高价格。
农田耕作需趁早。那些有睡前阅读习惯的农民们,会发现经济著作中有关博弈论的部分与种子目录同样有趣。
Tags:茅于轼,杨小静,粮食市场需要进一步开放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