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财经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财经 >> 评论 >> 焦点热评 >> 正文

茅于轼:警惕成为福利国家

http://www.newdu.com 2018/3/9 爱思想 茅于轼 参加讨论

    关于福利国家的争论由来已久。对于普通百姓而言,有福利总比没有强,所以都赞成福利国家。但是对专家来说,他们多了一层思考,提出的怀疑很多。最基本的一个问题是,福利所用的钱从哪儿来?又用到了哪儿?普通人总以为政府的钱自有其来源,能有钱用在自己身上总是好事。其实政府并不创造财富,反而要消耗财富。归根究底,政府的钱是从纳税人手里征得来的。而且政府越大,管的事越多,花的钱必然也多。总体上看,政府从纳税人征税,再用在纳税人身上,有点多此一举。而且让政府多征税,扩大了政府的权力,就中国的情况而言未必是好事。与其征税再返回不如少征点税,还能节省许多征税的成本和再分配的费用,总体上提高了效率。这是反对福利国家的主要理由。
    所以计及税收的确切来源和它的确切去向,福利国家无非是一种收入再分配的政策。它好不好要看税是从谁手里征的,又花给了谁。如果是从较富裕的阶层手里征的,又用到了较贫困的人群,它纠正了过大的贫富差距,这样的福利有可能是好的。我用“有可能”,说明并不一定,因为它还有不良的副作用。如果税是从一般群众手里征的,又用到了一般群众身上,这种福利政策就多此一举。它没有改变收入分配,剩下的只有那个不良的副作用。更坏的是从低收入群众手里征税帮助高收入的人群,它恶化了收入分配,又降低了效率。就我国的情况而言,恰恰属于后一种情况,我们的福利制度恶化了收入分配,而且还有不良的副作用。
    不良的副作用是什么?就是改变了人们努力的方向。在市场经济中,人们努力去赚钱,也就是创造财富。而在福利制度中人们努力去钻空子。交钱的时候躲着走,分福利的时候抢在前。整个社会的奋斗方向被扭曲,从财富创造变到了财富分配,人们的力量用于互相抵消的内耗,不能增加社会的财富。用纳税人的钱扶贫也有类似的问题,但是扶贫是必要的,产生的副作用可以想办法克服。而对一般人的福利并非必要,对有钱人的福利更是有害的。再加上不良的副作用更没有必要了。
    根据多数税务专家的看法,我国的税制是不利于穷人的。或者说,穷人交的税从占收入的比例上看比富人多。比如穷人的收入中有25%交了税,而富人只交了18%.因为我国的税收收入主要与商品的流转有关,也就是和百姓的消费有关。富人的消费占总收入的比例低,储蓄所占的比例高,而穷人则相反,消费占总收入的比例高。所以富人纳的税从占收入的比例而言,比穷人低(绝对值是高的)。个人收入调节税是用来纠正贫富差距的。但是我国的收入调节税根本起不到这样的作用,因为富人多数都逃税,事实上这部分的税收主要是从工薪阶层征得来的,它起了反调节的作用。要纠正这一税收所造成的扭曲必须从税制上想办法,这是另一个大问题。
    如果税收没有扭曲,也还有支出方面的问题,即政府用于福利的钱花给了谁。如果是花给了一般老百姓,从大家手里拿钱再用给大家,这就像前面所说的多此一举。而且钱从大家手里兜了一圈回到大家手里是有漏损的。不但有征税和再分配的行政成本,还有贪污腐化的腐败成本。大家交出去100块钱,拿回来的恐怕连90块钱都不到。所以这种福利还不如减税更有效。当前所谓的夹心层靠什么买房的问题,答案就有了。普通群众都寄希望于政府帮助,但是这样做的话,大大地不合算。更糟糕的是如果政府给钱帮助大家买房,大家的这笔收入还要交个人收入调节税,又给政府扒了一层皮。所以说到底,夹心层买房只能靠自己。这个结论虽然叫人很灰心,但这是一个科学的分析,事实就是这样,我们不得不承认。
    如果福利开支用于低收入人群,这样的福利是有意义的。但是福利措施的对象一定是最低收入的人群,不是中低收入的人群。道理很简单。有限的钱应该用于谁的身上,不用于最低收入的人群而用于中低收入的人群,把最困难的人置于不顾,显然是没有道理的。当然,如何确认谁是最低收入的人是很困难的。但问题往往不是确认的困难,而是根本的方向性错误。比如经济适用房是帮助了最困难的人群吗?显然不是,经适房是帮助已经有了几十万块钱的人。他们显然不是最困难的人。相比之下,进城打工的农民工比他们困难得多。但是他们买不起房,所以解决他们住房的政策应该是廉租房。或者更好的办法是给住房补贴,让他们自己寻找最好的花钱组合。
    如果我们分析清楚了福利款是从哪儿来的,又用在了哪些地方,在这种情况下是谁赞成福利国家?又是谁反对福利国家?利害清楚的情况下,赞成福利国家的是那些收入比较低的人,他们有望从国家的福利政策中获得好处。反对的是那些收入高的人,因为他们的收入有一部分给了别人。如果举手表决的话,低收入的人占多数,所以福利国家的建议往往容易在议会中通过。福利政策能够缓解贫富差距,是对社会安定有益的。高收入者也不会强烈反对。但是社会中难免有人利用福利政策偷懒。能够工作的人也不工作,靠福利补助过日子。对高收入的人,高福利会降低他们挣钱的积极性,因为多挣的钱给别人花了。结果是社会的失业率居高不下,财富的创造减少,社会弥漫着懒汉思想。这是福利国家的副作用,也是目前福利国家确实存在的现象。要改变这一状况,必须降低福利标准。实际上就是回归到一般国家而非福利国家。
    但是经验告诉我们,一旦福利水平上去,就很难再降下来。选择福利水平并不是很自由的。它往上走容易,向下走难。所以我们对是否要增加福利要保持警惕。高福利水平容易通过的原因还因为它提供了一定的安全保障。其实,即使高收入的人也需要安全保障。万一他的收入降下来,如果有福利保障显然更安全些。这也是福利国家的一个副作用,但那是好的副作用。究竟怎么选择,就看多数人感觉怎样。但是这种感觉应该有更多的理性成分。

Tags:茅于轼,警惕成为福利国家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