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财经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财经 >> 评论 >> 焦点热评 >> 正文

巴曙松:巩固经济复苏成果防止“二次探底”

http://www.newdu.com 2018/3/9 爱思想 巴曙松 参加讨论

    中国从2008年11月开始的第一轮经济刺激措施及时启动了经济复苏步伐,下一阶段的关键,还是要把带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从政府主导的需求,平稳过渡到市场主导的需求。这个转换能否顺利推进,直接决定了宏观经济是否会“二次探底
    最近在伦敦召开的G20央行行长和财长会议,确认要继续巩固经济复苏的成果,继续加强经济刺激;同时,对于此前部分国家一直在提的”扩张性政策退出“问题,强调要在透明、可行并且相互协调一致的前提下进行。这些表态对全球金融市场起到了支持作用。观察中国当前的经济走势和资本市场走势,不能脱离全球金融市场这个大背景。中国及时推出的经济刺激计划和广阔的城市化空间等,使得中国经济率先复苏;但同时,中国资本市场2009年以来较快的回暖,也是以全球金融市场在危机冲击后逐步趋稳复苏为背景的。
    当前,无论世界的经济复苏,还是中国的经济复苏,其实面临的问题是类似的:经济刺激政策已初见成效,如何巩固成果防止经济”二次探底“.
    8月份中国资本市场大幅调整源于对”二次探底“的担忧
    中国内地股市8月份超过20%的调整幅度,引起了很大关注和争论,对其原因有很多猜测,例如流动性的微调等等。我以为,从基本面看,这一轮调整主要源于对宏观经济”二次探底“的担心:7、8月份经济复苏的步伐有所放缓,这本来是复苏过程中的正常趋势,但市场可能因此产生了短期的担忧;另外,2009年初房地产市场的迅速复苏继而火爆,使得市场对房地产销售带动相关产业复苏充满期望,但上半年房价快速上涨,又使市场担心房地产市场的复苏能否持续,特别是看到局部地区出现了楼市价涨量缩的情况,很担心这种情况如果持续,就可能使实体经济的复苏受到冲击,而一系列针对房地产市场的政策陆续出台,更在短期内加大了市场的忧虑。
    从大的背景看,中国从2008年11月开始的第一轮经济刺激措施及时启动了经济复苏步伐,下一阶段的关键,还是要把带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从政府主导的需求,平稳过渡到市场主导的需求。这个转换能否顺利推进,直接决定了宏观经济是否会”二次探底“.从1998-1999年所经历的”二次探底“的经验看,在实体经济确认复苏之前,扩张性的政策基调不太可能出现根本性变化,只会在现在的政策基调下作政策微调。
    促进增长动力的转换和可持续的经济复苏
    从目前趋势看,促进增长动力的转换,还有较大的政策回旋余地,包括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加居民收入等启动消费,保持银行信贷投放的适度、平稳增长,防止大起大落可能对经济带来的冲击,维持资本市场的相对稳定以维持市场信心的相对稳定,等等。同时,还可以有多个培育市场化需求的增长点
    第一,房地产市场正处于从销售环节的复苏到生产环节复苏的传导过程中,目前来看,这一传导过程因为信贷政策等的调整以及房价短期内的大幅上涨,显得并不顺利。局部地区出现的泡沫导致了政策的微调,这可能会影响房地产市场生产环节的复苏。为经济复苏的整体考虑,对房地产高端市场的价格上涨可适当保持相对宽容的态度,同时加大中低价房的建设规模,避免简单地对所有房地产都作打压。
    第二,放松政策管制,将社会投资引入审批门槛高、但依然有巨大增长空间的行业,比如基础设施、基础行业和一些重要的服务业(移动通信、医疗保健、金融业等)。可以预计,放松相关行业准入限制的一系列规定会逐步出台。
    第三,推动金融创新。当前银行信贷和上市融资,大型垄断企业占据了绝对大的比重,而市场化的中小企业享受到的金融服务不足。推动社会资源流入有获利能力的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推动多元化的金融机构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例如及时推出创业板,对促进经济结构的转换显然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第四,针对不同区域的增长格局,采取不同的复苏策略。从中国经济本轮复苏的形势看,中西部地区快于东部发达地区,同一行业中,中西部地区上市公司出现业绩拐点往往早于东部地区的同行。这对于缩小中国的区域发展差距有着积极的意义。
    第五,加速推进城市化。根据大致统计,当前中国的城市化率大约为40%左右,低于亚洲国家平均60%左右的水平。城市化空间很大,带来更多行业的发展机会。从各地方政府的应对策略看,利用资源价格较低的时期加速推进城市化,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扩大内需的重要切入点。
    政策选择需要兼顾结构调整与经济复苏
    在中国政府的刺激政策明显见效、经济企稳复苏之后,要保持复苏势头的持续,必须推进结构调整,但一些结构调整措施可能会在短期内对经济增长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因此,政策选择需要兼顾结构调整与经济复苏。
    首先,压缩过剩产能十分必要,但应当以市场化的方式推进。当前压缩产能的政策重点有二:一是控制新增产能,二是压制低端产能。但这种调整不能只凭主管部门的判断和计划的约束,而应该主要依据市场供求关系。以钢铁为例,因为政府投资带动的主要是一些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它们需要的钢材,则往往是被视为中低端的钢铁厂生产的中低端的螺纹钢等,因此,压缩过剩产能就需要结合市场结构的变化和城市化的大背景。同时,适度的供给过剩有助于企业、产品之间的竞争和进步,有利于消费者。
    其次,在复苏的不同阶段,扩张性政策的逐步退出需要根据实体经济复苏的状况分阶段清晰、透明、稳健地推进,避免退出力度把握失当而对市场形成过大的短期冲击。从一个典型危机的应对政策看,政策变化往往大致可分四阶段:反危机阶段,需要超常规的宽松政策;第二阶段经济企稳复苏,政策要回归到适度宽松;第三阶段经济确认复苏并转入成长,政策逐步变为中性;第四阶段经济过热、通胀压力集聚,政策变为紧缩。在每个阶段转换的时候,如果转换力度和工具等选择不当,就可能引起市场大幅波动。
    其三,2009年乃至2010年中国经济的主要挑战还是经济的平稳复苏,通胀依然不是一个主要问题。特别是中国的CPI构成中,粮食及其相关制品占据相当大的比重,粮食价格在持续下滑之后的恢复性上涨,有助于提高农民收入并促进农村消费增长。
    其四,对2010年可能重新出现的国际收支双顺差格局要提早采取措施。如果美国经济如不少机构近期预测的那样发生较先前预期强劲的复苏,中国的出口明年就会相应地由负转正,基于中国特定的贸易结构和经济率先复苏的优势,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局面又将出现,因此需要及早采取措施,例如汇率政策重新回到真正的有管理的浮动,鼓励企业对外投资等等。(作者:巴曙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博导、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

Tags:巴曙松,巩固经济复苏成果防止“二次探底”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