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7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是人民币,包括纸币和硬币。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告示等方式拒收现金,依法应当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情形除外。存在拒收或者采取歧视性措施排斥现金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应当自公告公布之日起1个月内进行整改。
正视现状:移动支付给生活带来便利
丰富的场景、便捷的服务、优惠的活动……不可否认,移动支付给民众带来极大的便利,并推动了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然而,移动支付也给日常生活带来了另外一种不方便,比如有些商家拒收人民币现金,只支持移动支付;有些商家规定以现金结账无法参与活动折扣,引导消费者使用移动支付;还有商家则是以没有足够多的现金找零为由,希望消费者想办法完成移动支付。【详细】
眼下有这么一句民间流传的话:出门的时候,你什么都可以不带,但是绝不能不带手机。说的就是“无现金社会”的便捷利好。只要你携带了手机,就能实现更加便捷消费。最大好处则是,“无现金交易”能够很好规避假币困扰。不使用现金也就不害怕假币了。【详细】
态度明确:拒收现金违背常理和法理
拒收现金不符合常理,更不符合法理。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在支付功能之外,还具有培养财富观念、传播文化、维护国家形象等多方面价值。“拒收现金”的做法属于拒收人民币情形,是一种违法行为,既损害了人民币的法定地位,也损害了消费者对支付方式的选择权。【详细】
从现实来看,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就算只有少数人仍然只习惯使用现金支付,这仍会是一个庞大的群体。而我国有2亿多老年人,还有很多老人并不会上网,更不会使用移动支付,他们仍然习惯使用现金消费,拒收现金,就把很多老人变成了时代的“数字弃民”,给他们融入社会增加了障碍,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很大不便。【详细】
合理诉求:公民享有自由选择的权力
事实上,“无现金社会”本身就是个伪命题,无论科技怎么发达现金都难以消亡。同时,电子支付方式的应用是一个水到渠成的渐进过程,是消费者主动适应和选择的结果。一方面,还有大量人口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和电子支付软件;另一方面,还存在许多不便电子支付的区域以及不习惯电子支付的群体。【详细】
整治拒收现金行为,维护消费者使用现金消费的权利,是在保障全体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在维护人民币的法定地位。当然,徒法不足以自行,需要让央行的整治公告落到实处,得到有力执行,这就需要各地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如要加大排查力度,对于拒收现金的商家予以相应惩治;尤其是有政府公共服务部门也存在拒收现金的现象,公共部门更应起到表率作用,而不能带头拒收现金,而监管部门更要勒令违法的公共部门进行及时整改。【详细】
微言大义:
@CIAOs吀:经济是否发达和支付方式没有直接影响。
@124060:确实是不方便,央行赶紧跟上。
@知道了1000:有了数字货币是不是不用印纸币了?
@Chotsin_哨子:有些医院只能通过网上预约挂号,这个才真心坑爹。
@一只AJ1:感觉现金用的越来越少了。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打造“无现金社会”不能走极端。在“无现金”社会里,应该给现金留下一席之地,等一等那些还没有享受到互联网红利的人。从某种角度来说,正如“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你对自由的向往”一样,也没有人可以剥夺他人支付现金的权利。对于电子支付,无论是政府还是市场,都必须远离“无现金社会”噱头下的急功近利。进一步说,在法律的范围内,尊重每个人的选择,或许才是文明社会的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