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修泽:“共同经济基础论”再探讨——在《经济研究》高层论坛上的发言
一、2010年以来:“共同经济基础论” 的初步探讨
既然是“再探讨”,第一部分简要回顾一下我从2010年以来关于“共同经济基础论”这个问题的初步探讨。
第一本书叫《产权人本共进论》,是2010年出版的(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在该书中,分析了中国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之间的关系,我用了八个字概括:“相得益彰,共同发展”。根据这样一个基本的判断,我得出了自己的一个看法:在中国,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它们都是共产党执政的基础”,简称“共同经济基础论”,这是2010年,初步提出。
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之前,我出了一本有关全面改革新思维的书《包容性改革论》(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在这本书中,进一步阐述了此前提出的“共同经济基础论”,提出“民营经济发展理论和模式需要有重大突破”。重申此前提出的,“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是相得益彰、共同发展的,它们都应是共产党执政的基础”。基于这样一个研究,书中提出“包容性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产权体系创新:包容‘国有’与‘民营’” (第190页)。《包容性改革论》这个书有45万字,出版之后,《北京青年报》以这一章内容为基础,发了一个长篇访谈,2013年11月22日刊出。
又过了几年,去年(2018年)我主笔完成的《所有制改革与创新——中国所有制结构改革四十年》出版。书中借用了马克思关于“两朵花”比喻的观点——马克思早年从哲学角度讲的——世界是“千姿百态”的,下面紧接一句很有意思的话:“并不要求玫瑰花散发出和紫罗兰一样的芳香”,这两个花各有各的芳香。“为什么却要求世界上最丰富的东西——精神只能有一种存在形式呢?”马克思问得很深刻,有兴趣的同志可以看《马恩全集》第一卷。
去年这本《所有制改革与创新》出版以后,到了11月1日,中央召开民营经济座谈会,会上有两句话非常重要,第一句话“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第二句话是“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我今天拟从理论上进一步探讨“我们自己人”。
二、再探讨的四个维度:历史、理论、实践、国际
第一个维度,历史维度。
就是新中国的《共同纲领》,这是中国共产党开始执政条件下的纲领。《共同纲领》“认为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将是构成新中国经济的几种主要形式”(而且有“国营经济领导之下”字句),这是历史,这是当初中国共产党的纲领。这一思想曾经被哲学家概括成“综合经济基础论”。
第二维度,理论维度。
中国古典哲学很有名的一个哲理,是老子《道德经》第16章讲的“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知常容”的“常”就是常规、规律的意思,掌握规律的人胸怀就博大,就能够“包容”;“容乃公”,你的容量大,能包容,办事就公平、公正;“公乃王”,办事公平、公正就“乃王”:如果是名词,“王”就是当领导,如果是动词,“王”(“旺”的读音)就是管理、治国理政的意思。这是中国古代哲学家非常深刻的哲理,我拿它当成一个理论的支撑。现代哲理怎样?我在《包容性改革论》提出:“21世纪的文明史,将昭示一条规律,包容性体制总体优越于排斥性体制”,包容性体制与排斥性体制,两个各有优劣,但是算总账,“包容性体制总体优越于排斥性体制” (前言,第四页)。论证略。
第三个维度,实践维度。
我是用“两只眼睛”看中国现阶段所有制结构的,一只眼睛看“经济流量指标”,一只眼睛看“资产存量指标”。从经济流量指标看,中国现在所有制到底是什么格局?习近平同志在民营经济座谈会上用了“56789”,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市场主体数量,都是民营经济提供的。这反映了什么?反映了中国经济运行和发展的经济流量的格局。
除了这个经济流量指标以外,我书里专门写了一节,就是资产的存量指标,即另外一只眼睛看中国的所有制结构。原来有民营企业和个体户近1亿市场主体、注册资本165万亿的提法,但是我个人觉得,这个165万亿不是特别准确,因有的是虚假注册,有的注册以后又收回。因为从统计局现在拿不到中国民营经济资产总量的数据,而我关注的是民营企业资产总量,到底存量是多大。为此,我找到全国工商联和相关部门,做了调研,估计中国的民营企业存量资产大约是100万亿元左右。
中国国有资产的存量是多少呢?去年(2018)国务院向人大有一个报告,有四个板块:经营性国有资产、金融性国有资产、非经营性的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第四个板块是资源性资产,但用的是实物指标,有多少土地、石油天然气、淡水等等。资源性资产价值总量没有公布,前面三类都有。我这本《所有制改革与创新》,曾找有关部门做了一个评估测算,估计四类国有资产存量(包括第一类经营性,第二类金融性,第三行政事业性,第四类资源性)总的国有资产的存量大约500万亿元。数不一定准,只是有个框架。
从经济流量指标和资产存量指标总的来讲,我个人的看法,可归结两句话:“经济流量指标——民营经济超半壁,资产存量指标——国有资产仍然占大头”。
第四个维度,国际维度。
我在《包容性改革论》中讲道:“不同文明的包容互鉴势在必行”,这涉及:第一,文明的多元或多彩性;第二,文明的平等或对等性;第三,文化的包容性,包容中一部分是交融。
三、最后结束前,我作两点说明。
第一,“共同经济基础论”不应等同于“所有制中性论”。根据我的理解,“所有制中性论”的提出者意在纠正“所有制歧视”,是理性的,有现实意义的,但从理论上说,每种不同的所有制“本身”又是“有性”的。我认为,这里的实质问题,是我们的政府、我们的管理者、我们的社会成员应该对不同的所有制持“中性”态度。
第二,要研究“人力资本产权”对传统体制的挑战。要研究“人力资本产权”对传统体制的挑战。我认为,随着科技革命和人的自身发展,物力资本价值功能向人力资本价值功能的转变将呈现加速趋势。人力资本将成为“第一资源,第一资本,第一财富”,人力资本在哪?在人的“自身”,在每一个“管理者”、每一个“创新者”、每一个“工匠”自身,即使是普通劳动者,应该也有自己的“身价”。这是个人的一点思考,不一定对,希望能够引起讨论。
谢谢大家!
载《经济学动态》2019年第6期(“《经济研究》高层论坛发言摘编专辑”,发表时文字略有删节)
Tags:常修泽,“共同经济基础论”再探讨——在《经济研究》高层论坛上的发言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