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发展是基础,经济不发展,一切都无从谈起”。在2021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再一次强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全党都要聚精会神贯彻执行,推动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这些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党领导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宝贵经验。
一是深化对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重要性的认识,更加强调实现现代化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是决定中国现代化的全局问题。“中心”是相对于全局而言的,着眼的是全局,离开全局就无所谓“中心”。从中国发展的实践来看,如果不能正确地确定“中心”,就不能够真正掌握和推动全局;如果离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整个现代化事业的全局都会受到损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创造了历史性变革,根本就在于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党和国家推进现代化的所有工作都要围绕这个中心,都要服从、服务、捍卫这个中心,不能冲击、背离、取代这个中心。
二是牢牢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中心任务的新要求,增强对新发展阶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内涵的把握。党的奋斗历程告诉我们,党和人民事业能不能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取决于我们能否准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确定中心任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判断,经济建设仍是中心工作。新时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有了新的内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以人民为中心是统一的,以人民为中心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入展开的内在规定,凸显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价值遵循,有利于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加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三是强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思想的贯彻落实,营造解放、发展和保护生产力的社会生态环境。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全国人民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经验教训启示我们: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必须坚持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动摇。当前,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国际经济环境更加严峻复杂多变,需要更好的解放、发展和保护生产力,营造更加鲜明、浓郁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发展环境,形成旗帜鲜明抓发展的政治生态,努力把我们中国自己的事情做好,把我们的经济搞好。这是我们在国际上参与合作竞争的底气所在,也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实力所在。
四是必须把推动经济稳定增长放在发展首位,宏观经济治理要在多重目标中寻求系统动态平衡。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把稳定经济增长长期抓下去,不断增长自己的实力和竞争力。保持战略定力和耐心,各级政府加强监管和推动发展都要两手抓,不能监管之手越来越硬,推动发展之手越来越软。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重大政策出台和调整要进行综合影响评估的指示。加强统筹协调,避免局部合理政策叠加起来,造成负面效应。还要防止分解谬误,避免把整体任务简单一分了之,更不能层层加码,导致基层难以承受。
五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方向不动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全面改革更加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方向不动摇,以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牵动“五位一体”的改革向纵深发展,重点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不动摇,坚持和捍卫“两个毫不动摇”,把民营企业家当成“自己人”,深刻理解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因素,加快构建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营造有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度环境,推进要素市场化进程,不断改善市场主体预期。
六是为民营企业发展创造充足的市场空间,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民营经济发展是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标志。要加强顶层设计,改善舆论环境和民营企业的预期,加强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国家专门管理服务机构建设,建议国家定期发布《中国民营经济白皮书》,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加快结构性改革,解决好民营企业在产权保护、招投标、市场准入等领域存在的典型问题,在政策体系、服务体系、发展环境上多为民营企业鼓与呼。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大量市场主体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和内在动力,必须充分信任、尊重、依靠、爱护、理解市场主体,真正发挥企业家在推动企业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方面的特殊作用。
七是加快围绕高质量发展拓展经济增长空间,设计合理的地方政府竞争发展机制。靠什么来拓展经济增长空间?当然是靠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靠落实新发展理念,靠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当前比较迫切的是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突破核心技术的“卡脖子”,带动中高端产业迭代升级;适应居民消费升级大趋势,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努力构建以国内为主的超大规模畅通循环的消费市场;抓住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升级契机,适当保持合理的投资强度和结构优化,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地方政府竞争是理解中国地方政府行为,尤其是中国地方改革与治理模式的重要视角。只要考核设计合理,加之必要的顶层牵引,地方政府竞争发展机制还是可以大胆用的,也是能够释放较大效能的。
八是以正确用人导向激励干部推动经济发展,提高领导干部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专业能力和水平。以正确选人用人导向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有机会、有舞台、有空间,改变一些地方空喊口号,不敢作为、不想作为、不会作为、不能作为的不良风气,改变行政化方式惯性依然明显、市场化方式运用不平衡、不充分的现象。领导干部要牢记“国之大者”,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强化系统思维、法治思维、专业思维、底线思维,坚持科学谋划,强化依法办事,提高领导新经济能力、防范风险能力、群众工作能力。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现途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本特性和行为规律、绿色产业转型与碳达峰碳中和等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更好地发现变局中的规律、现象后的本质。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