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财经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财经 >> 评论 >> 焦点热评 >> 正文

王志勤:加快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全面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http://www.newdu.com 2023/1/2 爱思想 王志勤 参加讨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系统部署、全面推进数字中国战略,数字中国建设攻坚克难、夯基垒台、积厚成势,取得历史性发展成就。数字中国建设成为推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路径与实践成果。面向新时代新阶段新征程,需要持续加快数字中国建设进程,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现代化是一种从不发达到发达的世界历史现象,也是人类文明形态的演变过程,还是一种发展战略的目标和路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时代发展大势和国内国际发展大局,坚持以数字中国作为国家信息化发展总体战略,统筹部署、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推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建设数字政府、数字社会,积极开展数字领域国际合作,推动实现了经济社会的整体性、全局性、跨越式发展,有效打破了全球传统经济地理的“南北差距”。
    推进数字中国建设既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路径,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实践成果。面向新时代新阶段新征程,需要高度重视、系统谋划数字中国建设,深刻认识数字中国建设的重大意义、面临形势和发展挑战,统筹部署、聚焦重点,推进实现全局、全域、全链的数字化发展,以数字技术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
    数字中国建设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路径
    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是顺应新发展阶段形势变化、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加快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举措;是始终从国情出发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方案。
    (一)数字中国建设是顺应时代潮流、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必然要求
    当前,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持续深化,大国博弈与逆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叠加世纪疫情大流行,世界处于深刻动荡变革期。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加速推动数字化转型对于应对全球性挑战、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经济体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核心技术创新、企业数字化转型、数字政府建设、数字技能培育等方面全面发力,加快推进经济社会治理的数字化发展。俄罗斯、印度、巴西等新兴经济体积极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情况,出台促进数字化发展的战略规划,聚焦数字关键领域、寻求发展重点突破。
    当今世界,谁能更好认识和把握数字化发展大势,谁能更好适应和引领数字生产力发展方向,谁能更好推动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变革,谁就能赢得新的综合国力竞争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数字中国建设在国民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中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日益突出,中国数字化发展正在日益形成自己的优势。“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只有持续加快推进数字中国建设,才能把握信息时代新机遇、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牢牢掌握数字化变革的历史主动。
    (二)数字中国建设是以人民为中心、助力全方位共同富裕的具体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必须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他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2021年,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3%,明显高于全球65%的互联网普及率。城乡地区互联网普及率差异缩小11.9个百分点。我国固定宽带价格指数全球排名第3位,移动宽带价格指数5年来均低于全球平均价格水平,全面推动城乡居民共享数字红利。
    但是,数字化在区域、城乡、群体、行业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象依然十分显著;部分老年人、残疾人、边远地区人群、农村居民等的数字技能与数字素养水平依然有待提升;数字领域的不正当竞争、数据安全、隐私保护、技术伦理等问题风险依然存在,需要进一步强化数字包容建设,完善治理规则,提升治理能力。持续加快推进数字中国建设,深化信息惠民、弥合数字鸿沟、强化数字治理,才能让人民群众在数字化发展的浪潮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数字中国建设是切合我国实际与发展需要的全局性、可行性发展方案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我国现代化同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大不同。西方发达国家是一个“串联式”的发展过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顺序发展,发展到目前水平用了二百多年时间。我们要后来居上,把“失去的二百年”找回来,决定了我国发展必然是一个“并联式”的过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叠加发展的。党的十八大以来,数字中国建设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始终从国情出发谋划部署、统筹布局,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以新动能带动新发展;深入利用数字技术对政府管理、公共服务、社会组织等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赋能,释放数字技术的精准、放大、叠加、倍增作用,以新方式实现补短板,形成了具有显著中国特色的数字化发展方案。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从数字福建到数字中国,中国的数字化发展始终立足基本国情,既不好高骛远,也不因循守旧,持续推进数字技术在各领域释放价值,在引领和驱动产业发展升级、技术创新提速、治理格局优化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和应用模式。可以说,以数字中国建设为重要实践代表的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了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数字中国建设实践探索取得历史性发展成就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的贺信中指出,加快数字中国建设,就是要适应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以新发展创造新辉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出发,系统部署和全面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工作,取得历史性发展成就,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重要实践支撑和持续发展基础。
    (一)数字中国支撑能力持续夯实
    以技术创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代表的数字中国发展支撑能力实现有效提升。技术创新领域,数字技术整体研发投入逐年上升,量子计算原型机、类脑计算芯片、碳基集成电路等基础前沿领域取得原创性突破。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新兴领域形成一批自主底层软硬件平台和开源社区,关键产品技术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基础设施领域,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跨越式发展。全国已实现“村村通宽带”“县县通5G”“市市通千兆”。移动通信实现从“3G突破”到“4G同步”再到“5G引领”的跨越。截至2022年9月,中国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222万个,占全球5G基站总数的60%以上,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5G网络。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基本构建,“东数西算”工程加快推进实施。截至2022年6月,我国数据中心机架总规模超过590万标准机架,建成153家国家绿色数据中心,行业内先进绿色中心电能使用效率降至1.1左右。
    (二)数字经济保持快速发展趋势
    数字经济规模快速增长、发展活力不断增强。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45.5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39.8%,总量位居世界第二。数字产业化规模快速壮大,由2017年的6.2万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8.35万亿元,年均增长6.6%。基础软件、工业软件、新兴平台软件等产品创新迭代不断加快,供给能力持续增强。全国软件著作权登记量从2012年的14万件增长至2021年的228万件,年均增长率达36%。产业数字化进程持续加速。农业数字化领域,智慧农业、精准作业、产品溯源、数字化管理等新模式加快推广普及。制造业数字化领域,工业互联网加快崛起,全面融入45个国民经济大类,产业规模迈过万亿元大关。截至2022年10月,“5G+工业互联网”建设项目超过4000个,成为稳增长、保就业、促消费的重要力量。电子商务领域,2021年全国网络零售市场规模达到13.1万亿元,连续9年居于世界首位。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0.8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24.5%,规模居世界第一。
    (三)数字政府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数字政府建设持续提升政府部门经济社会服务能力。政务服务领域,《国务院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在跨地域办事、让服务在指尖办理、推进电子证照扩大应用领域等方面给出了“工作手册”。截至2021年底,近90%的省级行政许可事项实现网上受理和“最多跑一次”,平均承诺时限压缩了一半以上。全国96.68%的办税缴费事项实现“非接触式”办理,全面数字化电子发票试点稳步推进,电子发票服务平台用户数量突破千万级。数字化发展协调与监管领域,建立数字经济部际联席会议等跨部门协调机制,部门间协同监管能力有效强化。数字领域法律和政策制度体系逐步健全,相继颁布实施《网络安全法》《电子商务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智慧监管”稳步推进,提升数字经济监测和知识产权保护、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等领域的信息化水平。
    (四)数字社会助力实现数字包容
    2012年至2021年,我国网民规模由5.64亿增长到10.32亿。手机上网比例达99.7%,月户均移动互联网流量十年增长130多倍。公共服务与教育领域,2021年,电子社保卡领用人数达6.19亿人,全国已审批设置1700多家互联网医院,我国中小学(含教学点)未联网学校实现动态清零。连续六年开展全国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活动,累计培训受众超过1.4亿人次。开设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新工科”专业,2022年通讯和互联网领域相关专业毕业生人数达到159万,占毕业生总数的15%,在全部19个分行业中位列第一,有力支撑了中国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城乡建设领域,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数字孪生流域、水网、水利工程加快建设,智慧交通、应急、广电等建设成效显著。乡村信息服务体系逐步健全,累计建设运营益农信息设施46.7万个,提供各类服务9.8亿人次。“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带动农民增收,2021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2.05万亿元,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4221亿元。
    (五)数字领域国际合作持续拓展
    我国积极参与联合国、G20、金砖国家、APEC、WTO等多边机制数字领域国际规则制定,贡献中国方案和中国经验。积极提出“中国倡议”,推动全球数字领域交流合作,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有序的网络空间。当前,中国已与17个国家签署“数字丝绸之路”合作谅解备忘录,与23个国家建立“丝路电商”双边合作机制,与周边国家累计建设34条跨境陆缆和多条国际海缆。同期,中国数字技术与软硬件产品和服务广泛应用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市场,向包括“一带一路”倡议成员国在内的约120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北斗卫星系统相关产品,在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15年至今,国务院先后六批批准设立了132个跨境电商综试区,
        
    已覆盖全国30个省(市、区),在跨境电商综试区线上综合服务平台备案的企业已经超过3万家。
    以数字中国建设助力夺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新胜利
    当前,数字中国建设与党和国家事业同步发展,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明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并紧紧围绕这个社会主要矛盾推进各项工作”,以数字中国建设构筑数字化时代国家竞争新优势,更好、更快地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
    (一)夯实数字中国发展根基
    大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培育数字领域的创新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营造创新氛围。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瞄准全球数字技术基础前沿领域和关键核心技术重大问题,积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数字技术攻关,推动核心元器件、操作系统、工控软件、工业机器人等战略必争领域实现更大突破。以数字技术创新助力推动实现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助力中国向创新型国家前列迈进。优化数字基础设施的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以适度超前数字基础设施部署,助力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城乡光纤网络扩容提速,不断提升完善偏远和欠发达地区网络基础设施供给能力。推动5G网络规模化部署和融合应用,强化6G网络技术研究布局。统筹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布局、统筹绿色智能的数据与算力基础设施布局,深化面向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
    (二)激发数字经济动能潜力
    推动数字产业创新发展。加强基础材料、关键芯片、高端元器件等的研发与生产,推动数字产业不断迈向中高端序列。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以数字技术助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夯实产业基础能力、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提升产业数字化发展水平。创新发展智慧农业,提升农业数字化水平,持续推进“数商兴农”,促进农村地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数字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行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智能制造工程,深化“5G+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完善制度规则、优化发展环境、增强创新能力,推动平台经济健康有序发展。以数字经济助力就业优先战略。健全数字领域就业促进机制,强化数字领域创业带动就业的保障制度建设,加快培育数字经济新兴就业机会,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健全数字领域劳动法律法规、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全面保障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合法权益。
    (三)提升数字政府建设水平
    持续提升数字政府治理和服务效能。建立健全协同高效的政府数字化履职能力体系、全方位的数字政府安全保障体系、科学规范的数字政府建设制度规则体系、开放共享的数据资源体系、智能集约的平台支撑体系,推动整体协同、敏捷高效、智能精准、开放透明、公平普惠的数字政府建设,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不断完善数字化发展治理体系,健全技术规则治理体系,加强技术伦理研究储备,进一步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决策部门对于经济社会的感知、监测与预警能力。破除地方保护和行政性垄断,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监管体系,加强和改进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监管手段,营造良好的数字营商环境,强化个人信息保护,维护保障市场主体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四)构建包容普惠的数字社会
    打造普惠包容的数字生活。深化“互联网+社会服务”进程,加快教育、医疗、交通、就业、养老、抚幼、助残等重点领域的数字服务普惠应用,优化社会服务效能。加快适老化、适残化、简约化智能终端与应用程序的供给,持续深入推进信息无障碍工作,全面提升服务水平、优化应用体验。加强数字人力资本支撑。深化交叉领域“新工科”“新文科”“新医科”“新农科”“新商科”的建设,推动形成跨领域、跨学科、跨平台的数字交叉学科部署格局与数字人力资本培育格局。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开展数字通识教育,鼓励职业院校根据数字化发展的新需求进行职教体系人才培养内容和技能培训的改造,深化覆盖全体居民、聚焦重点群体的数字技能终身培育体系的建设,高度重视数字交叉领域教师队伍的建设。建立健全数字人才交流引进机制,填补急需紧缺人才需求。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智慧化水平。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深化智能终端在社会治安整体防控领域的应用,积极构建城乡社区数字化治理体系。以数字技术助力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加强国家区域应急力量的数字化建设。统筹推进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融合发展。加快推动数字技术与城市规划、建设、运行和服务等方面的深度融合,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积极探索构建城乡发展相互协调,同时充分保持城乡功能差异化和景观差异化的数字乡村建设模式。以数字乡村建设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
    (五)推进数字领域开放合作
    强化数字领域国际规则引领能力。积极参与人工智能伦理、数字贸易、数字货币、数字税、数据跨境流动、隐私保护等双边、多边国际规则的探索。研究制定全球互联网治理规则,使全球互联网规则与治理体系更加公正合理,更加公平地反映大多数国家意愿和利益。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加强与主要国家、地区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数字合作,持续推动数字丝绸之路建设走深走实,建立和培育政府间、国际组织、产业组织及企业间的多样化伙伴关系,推动多边、区域等层面政策法规的协调,营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国际数字发展环境。以数字技术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与影响力。以数字技术为关键抓手与实现方式,积极提炼与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文化精髓,全面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效能,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作者: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 王志勤
    来源: 《中国发展观察》2022年第11期

Tags:王志勤,加快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全面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新闻列表
没有相关新闻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