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的推出,既能够给地方的大气污染防治提供现实指导,也利于打消部分人的侥幸和观望心理,传递出积极的治理信号:大气污染治理不是一阵风。
大气污染防治又有大动作。据20日举行的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政策例行吹风会消息,《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将于近期印发实施,总体目标是,经过3年努力,大幅减少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协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进一步明显降低PM2.5浓度,明显减少重污染天数,明显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明显增强人民的蓝天幸福感。
上周,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了实施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会议指出,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顺应群众期盼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在“大气十条”目标如期实现、空气质量总体改善的基础上,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和长三角地区等重点区域为主战场,通过3年努力进一步明显降低细颗粒物浓度,明显减少重污染天数。并提出了源头防控、重点防治,科学合理、循序渐进,创新环境监管方式等具体要求。毫无疑问,这也应该是即将发布的《计划》的重要内容。
置于当前大气污染防治的现实之下,《计划》的发布具有重要的节点意义。它是继2013年9月,《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大气十条”)发布后,国务院推出的又一个关于大气污染防治的顶层设计项目。根据生态环境部公布的数据,近五年,在“大气十条”的指导下,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已经取得明显成效。如京津冀PM2.5下降幅度达39.6%,全国338个地级以上城市PM10下降幅度达22.7%——“大气十条”任务目标已全面实现。
但目前的大气环境形势依然严峻,整体空气质量离民众要求仍有不小距离。大气治理有其复杂性,必须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不容松懈。在“大气十条”目标完成的基础上,国家紧接着继续推出三年行动计划,一是要对前期治理成果进行巩固,二则是要一鼓作气,乘胜打开大气污染防治的新局面,这也再次显示了国家在大气治理上持之以恒的决心。《计划》的推出,既能够给地方的大气污染防治提供现实指导,也利于打消部分人的侥幸和观望心理,传递出积极的治理信号:大气污染治理不是一阵风。
行百里者半九十。一如其它领域的改革一样,大气污染防治也进入了“深水区”,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正如环保部相关负责人所指出的,当前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产业布局偏乱、交通运输结构还不尽合理,经济总量增长和污染物排放总量增加还没有脱钩,污染物排放总量还处于高位。这些问题共同指向生产生活方式和产业结构的根本调整,需要的是源头治理。其牵涉面甚广,甚至要动一部分人的“奶酪”,难度不容低估。另外,在监管方式上,也必须拓展更多的监督渠道,进一步凝聚社会合力,加大对污染防治的参与和行动力度。而《计划》就是要在这些方面重点破题。
从“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到“打赢蓝天保卫战”,措辞的微妙变化,预示着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进入一个新阶段,提出了新要求。大气污染是波及范围最广,民众感受最直接的污染形式,而空气质量攸关每个人健康和幸福指数,再怎么重视都不为过。早在今年4月,深圳就发布了《2018年“深圳蓝”可持续行动计划》,这正是以实际行动契合《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要求。在三年行动计划期间,深圳应该付出更大的努力,积累更多的经验和智慧,为打赢蓝天保卫战贡献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