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年来,由于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规模不断创出新高,A股上市公司商誉规模以每年近1倍的速度递增。数据显示,根据已经披露的2016年三季报,1653家上市公司共计生成商誉9262亿元;而2015年三季报时,相应的数字分别为1444家和5029亿元。这意味着2016年前三季度上市公司商誉同比大增84.1%,全年商誉规模可能突破万亿元。
近3年来,由于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规模不断创出新高,A股上市公司商誉规模以每年近1倍的速度递增。数据显示,根据已经披露的2016年三季报,1653家上市公司共计生成商誉9262亿元;而2015年三季报时,相应的数字分别为1444家和5029亿元。这意味着2016年前三季度上市公司商誉同比大增84.1%,全年商誉规模可能突破万亿元。
从目前2016年全年业绩预告来看,已有数家公司预计,计提商誉减值将影响到业绩表现。
中小创减值风险大
从行业看,非银金融、 医药生物 、汽车、传媒、计算机信息、国防军工等行业的商誉金额较大。
从板块看,上述1653家公司中, 中小板 和 创业板 分别为510家和360家,合计占比达到53%。其中中小创板块商誉值约为3872亿元,占比达到40.8%。截至2016年三季报,沪市546家公司合计产生商誉3954亿元,占比达42.7%。
从商誉变动幅度看, 紫光股份 、 浦发银行 、 天茂集团 和 佰利联 在过去一年中商誉增长额均超过了40亿元,都与收购完成相关。其中紫光股份前三季度商誉超过140亿元,位居榜首,主要是由于公司收购华三完成所致;浦发 银行 在完成收购上海信托后,商誉增长接近70亿元。
中信证券 认为, 创业板 由并购活动产生商誉的公司数量涨幅最大,明显超过主板及 中小板 ;2014年,创业板有商誉的公司占比增大,但计提了商誉减值的公司却没有相应增加,未来可能存在较大的商誉减值风险。
2016年三季报显示,至少有 首旅酒店 、 均胜电子 、 凯瑞德 、 金利科技 、 长城影视 、 *ST百花 、 蓝色光标 等7家公司商誉规模超过当期净资产,也数倍于同期净利润。这意味着,若后续并购资产盈利前景不佳,公司有计提资产减值的风险,同时由于商誉规模如此之大,一旦计提,将对公司业绩造成很大影响。
商誉减值有利有弊
根据国内相关会计处理原则,商誉需要定期进行测试和会计调整,其中当被收购资产收益无法达到预期时,便需要计提减值、直接冲抵当年利润。
2014年、2015年均有上市公司不幸撞上商誉减持的业绩变脸事件。
一个著名案例是蓝色光标。公司历史上曾有多次并购,由此产生了巨额商誉。到2015年三季度,蓝色光标的商誉已达到50.88亿元,商誉已超过上市公司净资产账面价值总额。2016年年初,蓝色光标在2015年的业绩预告中提示,公司收购的博杰广告计提了7.9亿元的商誉减值,公司2015年业绩下降九成。
目前公布2016年业绩预告的上市公司中,已经至少有 三泰控股 、 日海通讯 、 宝馨科技 、到明光学等8家公司预计计提商誉减值,将影响公司业绩,甚至有可能造成亏损。
二六三 目前计提减值规模最大。公司收购的标的盈利能力表现不一,其中展动科技实际盈利情况超过预期,按照会计准则规定,可能有对价的增加额1.49亿元计入当期损益;但“翰平事业部”和“VoIP业务及IPTV业务”两项商誉将发生减值合计约4亿元。由此预计,公司2016年全年将亏损3.7亿-4亿元。
不过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商誉本质上是一个会计处理问题。大肆并购后的巨额商誉会给公司带来较大的业绩风险,有些公司就会在当年扭亏无望的前提下一次性计提所有可能产生风险的商誉减值损失,让公司“一次性亏个够”。这样一来,在释放当期风险的同时,也为公司来年的业绩增长铺平道路。
江南化工 即是一例。公司预计2016年业绩增长50%-80%,除了主业增长外,2015年计提商誉减值2680万元,今年商誉无明显减值现象,由此实现业务增长。
前文中提到的蓝色光标,预计2016年全年净利润为7.5亿-8.5亿元,同比增长1008%-1156%。除了业务增 长和 投资受益外,2015年计提巨额商誉减值后的低基数,也是公司今年业绩大增的主要原因。
(原标题:商誉减值成A股年报新“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