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股不同。经历了年初熔断后的千点下跌、年中的数次冲高回落以及年尾的缩量阴跌,2016年A股行情看似平静,但在平静背后却是暗流涌动。指数间分化明显,行业板块中出现“老”替“新”的逆袭,个股也出现局部突围的品种。这三大关键词也勾勒出了A股暗流涌动的2016年。
分化:指数间分化潮
如果用一个核心词总括2016年的A股,惨淡是第一个,即年初的熔断似乎奠定了今年A股惨淡的行情,几度反弹最终不了了之。而在一个惨淡的大环境下,主要指数间的“比惨”大赛也拉开了帷幕,2016年 上证50 指数全年累计下跌5.53%,沪综指累计下跌12.31%,深成指累计下跌19.64%, 中小板 指数累计下跌22.89%, 创业板 指数累计下跌27.71%。由此来看,主板指数跌幅较小,以上证50为代表的权重股更是明显抗跌。与之相比,中小创更是成为杀跌的重灾区。 创业板指 数年跌幅几乎是上证50指数的5倍多,沪综指的2倍多。
而从全年走势来看,2016年上半年主要指数亦步亦趋,并未太大差异,真正出现显著分化的是在下半年。但为什么这种大分化发生在下半年?其实自6月以来,代表无风险收益率的十年期 国债 收益率持续走低,8月11日一度跌破2.7%,创下8年来新低。低 利率、资产荒的状况非但没有改变,反而有所加剧。但由于股票市场前期大幅波动,资金对于风险资产并不感冒,一股脑儿扎入到“低风险资产”中,近期新发行的国债认购倍数普遍高达4至5倍。而在A股中,高股息率的蓝筹股恰好符合“类债”标准,因此受到资金关注,此类品种主要集中在主板。与之相比,高估值、高股价的品种自然遭到市场的抛弃,而此类品种集中在 中小板 和 创业板 中。在全年流动性偏紧的大环境下,资金追逐类债的蓝筹股自然会造成成长股缺乏关注。
业内人士指出,每一年A股必然有一个投资大逻辑在,在当前这种低风险配置逻辑不改的情况下,这种指数间的分化可能会延续。
逆袭:“老”替“新” 消费替成长
2013年-2015年都是 小盘成长 股的天下,以传媒、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 新兴产业 “三朵金花”在A股绽放。不过这种情况在2016年发生扭转,行业板块风向大变。
2016年以来,29个中信一级行业指数中有四个行业板块实现上涨,中信 食品饮料 、家电、 银行 和 煤炭指数 分别上涨7.56%、1.78%、0.69%和0.36%。中信石油石化、建筑、钢铁和 有色金属 年跌幅较小,分别下跌0.56%、2.69%、6.96%和7.67%。与之相比,新兴产业板块成为杀跌重灾区,中信传媒和 计算机指 数年跌幅超30%,分别为37.71%和36.12%。表现抢眼的行业集中在消费板块,以煤炭股为代表的传统行业表现也较好,在年内出现多次脉冲式上涨。
其实在2015年,新兴产业板块很是受宠,如计算机板块在2015年实现翻倍,累计上涨125.97%,传媒板块2015年涨幅超过70%,达到71.70%。当时传统板块却明显落后,中信 食品饮料 指数2015年累计涨幅不足30%, 中信银行 指数2015年累计涨幅仅为3.57%。中信煤炭指数表现更为惨淡,2015年累计下跌7.71%。2016年市场完成“老”“新”交替的逆袭。
除了“老”“新”交替的逆袭路外,其实在“老”板块中有三大启示点,即“蓝”“白”“黑”的颜色投资。有关于白马股没想象力、蓝筹股盘子大、黑色系基本面特别差的这种旧有认识被打破。反而进入了白马股盈利稳定、估值合理,兼具防御属性,是弱市配置的不二品种;蓝筹股盘子虽大,但当整个资金转向蓝筹时,大象也能飞;黑色系基本面并非想象的那么差,供给侧改革下,煤炭、钢铁等板块的基本面显著好转。由此来看,2016年行业板块的投资逻辑已经发生改变。
突围:局部品种的反击战
说到个股,网上有一个很火的段子,普通投资者如何在2016年从10万赚到4个亿,给出的方法是1月份买 中毅达 、2月份买 深深宝A 、3月份买 数源科技 、4月份买 名家汇 、5月份买 科恒股份 、6月份买 第一创业 、7月份买 兴业矿业 、8月买 廊坊发展 、9月买 四川双马 、10月买 煌上煌 、11月买 三江购物 、12月买 上峰水泥 。不过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极其低,先不说这几只股票买不买的着,投资者愿不愿意在高位追,即便买到了,又有几个人能一直拿到底,直到行情的结束。例如,1月份的牛股中毅达,涨了一个月,其他月份都在跌,而且跌幅是在不断扩大,其参考意义并不大。
不过投资者可以从几只阶段涨幅较高的牛股中发现2016年的牛 股基因是什么,四川双马、三江购物的炒作逻辑皆为股权转让,在龙头的带领下, 武昌鱼 、 栋梁新材 等一批个股撑起了整个股权转让概念。名家汇、煌上煌的炒作逻辑是高送转,但这似乎更像是游资炒作的把戏,其他高送转概念股则表现平平。
从个股层面看,2016年个股的重要特征就是局部突围,在整体弱市行情中,市场中可操作的机会并不多,资金蜂拥的“造妖”往往更博眼球。但这种局部的突围对于整个市场行情的演绎并无多大作用,反而会引发跟风,削弱市场中真正有价值品种的关注度。如果2017年市场依旧较弱,这种局部机会依然会明显。
(原标题:分化逆袭突围 三大关键词回顾A股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