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根据上海的限购政策,外地人如果是和上海户籍居民结婚,而且双方名下在上海都没有房产,那么可以以家庭为单位购买两套房。据媒体报道,中介小王是上海本地人,他为了帮客户买房,已经结了四次婚,在民政局和房地产交易中心混成了熟脸,其中岁数最大的70多岁……买到房后,小王净身出户。这一结一离,小王能得到6万元到8万元不等的报酬。
高房价下,婚姻为何能变成一门生意?
借“假结婚”来买房在“业内”早不算什么稀罕事,随着北京、上海等城市限购政策的出台,不具本地户籍的购房者一律被拒之门外,他们的购房欲望让中介有机可乘。2015年便有媒体调查指出,在许多城市,“假结婚”已形成一条黑色产业链。除了购房,北京等城市买车摇号、孩子上学念书都需要本市户籍,而位于产业链中端的中介,一方面给这些人介绍拥有户籍的结婚对象,一方面也担保交易安全。【详细】
说起来,中介小王视婚姻如儿戏,简直是对神圣婚姻的玷污。但换个角度来看,小王简直是楷模,精明、敬业、守信用。一线城市动辄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房子,若早两年买到,上学、户口、医疗等便利自不必说,还可以坐享房屋升值带来的暴利。如果当时没资格买,几年过去恐怕就要再多花去上百万。因此,这个买房资格很值钱,甚至直接影响到生活质量和孩子的未来。
以户籍限购,户籍就会成为待价而沽的商品,只要不违法又能各取所需,自然就会形成产业链条。这些起伏不定的限制政策,给了中介“无风险套利”的机会,让本不是商品的东西摆上了货架。【详细】
当结婚成为生意,节操就成了路人
一出看似皆大欢喜的生意背后,其实暗藏许多隐忧与风险。先不说钻政策空子,公开违反政策,一旦露馅会受到严厉惩处,得不偿失;即使就个人而言,婚姻不是儿戏,如此频繁地又结又离,以后真结婚又如何面对自己的另一半?而对于作假购房者来说,如果遇到蓄意行骗的人假戏真做,离婚时真的要分财产,岂不弄个竹篮打水一场空?【详细】
为了规避风险,人们还经常通过签署“婚前财产协议”的方式,约定财产归属。然而,毕竟这些义务都见不得光,往往不专业,譬如有些条款不被法律认可,真打起官司来会“被判无效”。同时,一些意外情况也很难考虑周全,譬如一方隐瞒了巨额债务,结了婚就得一起还;还有一方婚后死亡的情况,婚前约定往往不包括遗产分配,到时难免会损失惨重。【详细】
当神圣的婚姻都成为生意,节操就成了路人。然而,假的终归是假的,这样频繁的“假结婚”、“假离婚”,难道有关部门查不出?中介小伙赢了,社会是不是输了?中国式“假结婚”、“假离婚”诱发的道德风险和执法缺位,由谁来买单?【详细】
变革户籍制度方能消除“假结婚”乱象
“假结婚”让婚姻也可以买卖,是拿神圣的婚姻当生意。违反国家的法律,有违社会的公序良俗,一些人因此获“利”,也注定会有一些人因此受害。因此,有关部门一定要采取措施打掉这个“怪胎”。【详细】
要整治“假结婚”乱象,有关部门必须加大打击和监管的力度与水平。“力度”是指监管部门必须主动发现问题,杜绝此类交易轻易发生;“水平”是指监管部门必须及时填补限购政策在法律层面上的漏洞。事实上,这项工作也一直在进行,不过效果并不理想,不甚理想说白了是因为办理“假结婚”的双方常常你情我愿,这就让“假结婚”变得相对隐蔽,监管部门要想事前防范,往往力不从心。
如果户籍不是制约买房、孩子入学等的决定性因素,我们也就看不到那些为拿到户籍而无所不用其极的现象了。当然,国家户籍政策的各项限制性规定、城市购房同户籍捆绑在一起的事实是一系列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可能想当然地说改变就改变,不过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假结婚”黑市交易的成因相当复杂,毕竟它与人们一系列基本权利诉求紧密相连,要彻底消除“假结婚”乱象,除了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弥补所存在的法律漏洞外,最终仍要仰赖国家户籍制度的变革。【详细】
微言大义:
@深蓝的沉浸:小伙儿精神可嘉,老板就喜欢这样的员工。
@摄影师嘉特:年度最佳业务员。
@Brian漫步云端:中间过程全部合法,是政策问题。
@o黄彬o:这个没毛病,人家卖艺不卖身,合情合理。
@帮找淘宝优惠券:让人难过的是,他就算再结四次婚,也买不起上海一套房。心疼小伙儿……
@一棵神经错乱的花菜:老太太怎么都不肯离婚。小伙子说,说好了是“假结分”,咋就变成了“真结分”。然后小伙子去打官司,非要离婚。法院说,领了证就是“真结分”。小伙子要上访,各路人员出马拦截……《我不是陈世美》即将上映。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高企的房价面前,说净身出户就净身出户,小伙儿的“职业道德”似乎还不错。可就算是“卖艺不卖身”,当结婚成为生意,节操也就成了路人。把中介小伙儿和70多岁的女客户逼到“假结婚”的份上,看起来是限购的“锅”,但其实还是不断上涨的高房价闹的。现在全国各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密集推出,一浪高过一浪,这次真能长久奏效吗?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