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活百态到吐槽大会,朋友圈的转变仿佛就在一瞬间。16日下午,一组“我们是谁”主题漫画空降各大社交平台,网友纷纷赶来凑热闹,借助这组漫画,对所在职业痛快地吐槽了一番。(8月17日《北京晚报》)
哲学有三个终极之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问题很简单,答案却很复杂,或者说,没有统一明确的答案,这亦是拷问人类命运的终极之问,无数智者孜孜以求,试图解开这些谜底。
“我们是谁”主题漫画的问题,与哲学的终极之问有些类似,都是三个问题,都没有标准答案,乃是开放性的思维。而且,“我们是谁”以漫画的形式,吸引到无数网友参与进来,对各行各业、各个领域进行调侃、吐槽、解构、嘲讽,让人藉此释放情绪和压力,并在爆笑之余,多了些思考。
互联网是一个开放自由多元的空间,网友既是网络的使用者,也是内容的创作者,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网络添砖加瓦,留下自己的特殊印迹。网络空间有一定的共性特征,亦逐渐形成了一种网友普遍接受的网络文化,每当有一个引起网友共鸣的网络现象出现后,就会迅速被网友大量传播,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散布到每一个角落里。
“我们是谁”漫画瞬间走红,满足了网络传播的几个因素,简单易学、互动性、参与性、自带笑点等,能够迅速被接受。而且,网友使用起来得心应手,又不会伤害到别人,反而有点自黑的感觉。毕竟每个行业、每个群体、每个地方都有令人不满意的东西,平时大家都会私下吐槽,这次则借助“我们是谁”公开吐槽,借此释放下心里的不满情绪。当然之后,该干嘛还是干嘛,并未改变什么。
可见,“我们是谁”是网络文化的又一次狂欢,喧嚣热闹的背后,乃是无数网友躁动、寂寞、迷茫的心。这个世界不完美,存在很多问题,每个人都有压力,“我们是谁”为大家带来了一个宣泄、质问的机会,起到减压阀的效果。
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个网络现象,有可能是一句话、一张图、一个段子、一个小视频等,不一而足。比如“哥只是一个传说”、“骑马舞”、“葛优躺”、“皮皮虾”、“感觉身体被掏空”等,都是在骤然间走红,引发无数人跟风传播、P图、模仿、改编,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再创作,赋予其更丰富的内容与内涵,形成一个集体参与的网络现象。
而这种网络现象,往往持续时间并不长,大多在两三天,或者一个星期,热潮就会消减,被其它网络事件替代。但是,该网络现象并不会彻底消失,而是经过沉淀、选择后,融为网络文化的一部分,此后会被网友无数次的使用和消费,被商家利用做为宣传道具,极少数甚至晋升为主流文化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