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就需要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和网络安全的向往,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在网络安全领域确保如期建成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全面小康社会
9月16日,主题为“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的2017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在上海拉开了帷幕,这一主题充分揭示了中国网信事业发展的本质追求,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信事业发展系列重要讲话的思想精髓,展示了十八大以来中国网信事业砥砺奋进五年中所迈出的坚实步伐。
网信事业发展的本质追求
“网络安全为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网信事业发展的本质追求。中国网信事业正在面临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截至2017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7.51亿,手机网民规模达7.24亿。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和中国互联网20多年的发展,我国社会信息化得到了深入发展和持续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形成了深度融合,不断涌现的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智慧城市、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呈群体跃进态势,“互联网+”“智能+”正在向各行业和各领域渗透,物理空间与网络空间、线上与线下交织交互,形成了无时不联网、无处不看屏、无物不在线、无人不数据的社会信息化新形态。跨越时空的网络互联和数据驱动的社会信息化进程,在给人类文明进步带来巨大促进作用的同时,也使网络安全如影随形地来到了每个人的身边。
网信事业发展所伴随的网络安全已成为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但也出现了一些痛点。随着人民生活的显著改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而这些向往和期盼都需要得到网络安全的保驾护航才能真正实现。因此,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就需要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和网络安全的向往,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在网络安全领域确保如期建成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全面小康社会。
更好地惠及人民造福人类
“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信事业发展系列重要讲话的思想精髓。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2月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指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重大战略问题”;相隔两月后的2014年4月,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首次明确提出了“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的新思想;2016年4月,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再次强调:“网信事业要发展,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强调,让互联网更好地惠及人民、造福人类。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更有针对性地提出:“要适应人民期待和需求,加快信息化服务普及,降低应用成本,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务,让亿万人民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
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为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进行了顶层设计,为中国网信事业指明了发展方向。
网络安全治理的顶层设计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是十八大以来我国网信事业砥砺奋进五年的真实写照。十八大以来,我国网信事业形成了中国特色网络安全治理的顶层新设计,建立了国家安全委员会和中央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形成了包括网络安全在内的综合统筹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了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的国家战略,构建了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安全与发展作为一体两翼和双轮驱动的科学有序的发展方针,持续深化用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滋养网络空间和修复网络生态、推动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的政策主张,着力构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体系,全面加强互联网领域立法和依法治网的各项举措,加快推进网络信息技术的自主创新和产业发展,大力加强广大群众的信息安全素养和网络安全意识。“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的理念正在融入全球治理、国家治理、城市治理、社会治理、网络空间治理之中。十八大以来,我国先后制定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国家宽带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其中都融入网络安全的各项举措。
随着网信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中国正在从网络大国向网络强国砥砺前行,网络安全民本思想所彰显的中国道路、中国智慧和中国主张,将为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起到重要的助推和护航作用。
(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