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财经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财经 >> 评论 >> 观察家 >> 正文

养蜗牛带来的生命教育是误打误撞的意外收获

http://www.newdu.com 2017/10/12 光明网 然玉 参加讨论

  据报道,杭州某校三年级科学课上册有一个内容叫做观察蜗牛,学生孙某将蜗牛养到四代同堂,一年多来一只都没死掉。孙某的老师表示:“这才是成功的生命教育,爱就是付出、有责任感、使命感。”引发了无数网友的热烈围观。

  其实,在小学课程中,类似“养蜗牛”之类的实践内容并不少见。但此前曝出的,多是“小学要求学生养蚕,数万家长抓狂满城找桑叶”一类的滑稽闹剧,而今这般情节暖心、结局完满的故事却少见。恰因其稀缺难得,各方才有了借题发挥、赋义诠释的兴趣与机遇。

  的确应该承认,对于一位小学生来说,能够养蜗牛如此长时间本身就不是一件易事。背后支撑这一切的,必然是极强的爱心、耐心和无微不至的悉心照料。就此意义而言,“养蜗牛”的过程,俨然变成了一个修炼心性的过程,变成了一种独特的情感教育与责任启蒙。据此,其教师将之称作“成功的生命教育”是有一定道理的——通过养小动物培养孩子们成长为“更好的人”,这正是教育方式多元化的具体体现。

  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养蜗牛”的确能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生命教育的功能,但这却不是科学课设计相关内容的本意。科学课之所以布置“观察蜗牛”的任务,实则是鼓励孩子们亲近自然、考察自然,并通过规范记录和自我思考,形成对自然世界的直观认识。

  我们都知道,自然科学其实主要可以分为两部分,即博物学传统和数理传统。后者强调数学推演、逻辑实证、实验还原等,而前者则主张到大自然中观察、采集、记录并进行体系化的分类、描述。所谓“观察蜗牛”之类的科学作业,显然是对博物学传统的一种接续。

  相较于数理传统的不断强化,现代科学发展过程中,博物学的传统可以说是日益衰落了。对于小学生来说,这种无需太多学科知识和专业训练的博物学研究,是初次接触和参与自然科学研究的恰当路径。在国外,不少中小学都会定期组织学生参加观察候鸟迁徙、鱼类洄游等活动,也是基于类似的道理。与之相较,国内不少学校虽然也设计了类似的课程内容,其所起到的科学启蒙的效果却往往不尽如人意。

  一位科学老师从“观察蜗牛”的作业中总结出了生命教育以及爱与责任的诸般奥义,这份误打误撞的意外收获,终究还是伴随着某种误会与遗憾。

Tags:养蜗牛带来的生命教育是误打误撞的意外收获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新闻列表
没有相关新闻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