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工商总局网站消息,2017年度“双十一”网络集中促销活动即将到来,为净化“双十一”集中促销活动期间的网购环境,让消费者放心消费,工商总局近日印发通知,要求各地工商、市场监管部门依法依职责做好监测监管工作,提前采取风险防范措施,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切实维护网络市场秩序和消费者合法权益。(11月2日《中国新闻网》)
加强对“双11”购物节的监管,是经验教训,不可或缺。众所周知,每年的“双11”光棍节,是“网购节”,是消费者的狂欢节,更是电商巨头的收割季。今年也不例外。目前,天猫、京东、网易严选等APP或网店正在做功课,积极筹备“过节”。不过,根据经验,每年“双11”暴露了不少问题,消费者大呼上当,渐渐有一种“想说爱你不容易”的纠结。
据媒体报道,去年,国家发改委受理涉及“双11”网购节的投诉案件中,“不实促销”占比62%,主要包括优惠条件限制多、优惠承诺不兑现、保价承诺不保价等;另外,部分商家的优惠“暗藏陷阱”,比如限制使用地区、限制使用时段、限制叠加使用等,未能真实、全面地向消费者介绍相关优惠信息,引起消费者误解,造成损失。
加强“双11”监管,是现实苗头需要。近日有媒体报道,眼下商家的促销活动纷纷推陈出新,“双11”的气氛越来越浓,例如预售、定金膨胀金、各类满减红包、直降红包、返现券等优惠券以及7天或30天保价政策……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但是,细心的网友很快发现,一些商家的促销活动到处是“坑”。比如预售商品优惠不省钱;用“券”限制多;优惠券限制人数,耳光过程不透明。又如红包种类繁多,记不清用法,等于白搭。再者,限时促销不保价,购物券不点击“领取”不生效。有资深“剁手党”吐槽,今年“双11”网购节到处是“坑”,要想获得优惠,没有点奥数功底都无从下手。
显然,有的商家非常狡猾,早在“双11”购物节来临之前给“剁手党”挖好了“坑”,就等“剁手党”往往跳。当然,资深“剁手党”也不是吃素的,也已然发现了某些商家精心挖好的“坑”,并纷纷吐槽。然后媒体跟进报道,诸多问题已陆续曝光。同时,已经有专家公开戳穿那些“不合法的预售规则”。
比如预售规则不透明,侵害消费者的知情权;定金不退以及预售商品不享有7天无理由退换货,违反了《网络商品和服务集中促销活动管理暂行规定》第九条明确规定:网络集中促销组织者不得采用格式条款设置订金不退、预售商品不适用七日无理由退货等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狡辩预售商品是“定作”,违背立法本意,目的规避“七天无理由退货”,“坑害”消费者。
针对已经发现的“预售规则问题”,监管部门既要下发通知,要求电商做到“七不得”,守住底线,又要拿出真刀真枪,敢动真碰硬,勒令商家修改不公平、不透明的“预售规则”,解决已经暴露的“预售规则”问题,谨防雷声大、雨点小,虚晃一枪,不解决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