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时代的中国,以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为使命,为实现共同繁荣而广结天下伙伴,共同为开辟百花齐放的美好前景而奋斗
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题中应有之义。“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对于如何实现共同繁荣,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精辟阐述。
人类生存的世界,总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挑战来临,缺不了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意志和行动,正如2008年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带给人们的教训和经验。但是,人们更应该深刻领悟的是,因与果的联动和必然。
共同挑战,应共同应对。共同繁荣,当共同追求。曾经,经济全球化寄托着共同繁荣的梦想。而今,世界经济增长动能整体不足,能够简单地把棍子打到经济全球化上吗?答案应当是否定的。历史地看,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不是哪些人、哪些国家人为造出来的。经济全球化已经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促进了商品和资本流动、科技和文明进步、各国人民交往,作为时代潮流也在势不可挡地向前发展。
应当看到,经济全球化时代,拿出反全球化思维,无异于作茧自缚。唯有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带来的机遇,才可能开辟共赢之道;诚心诚意为共同繁荣而努力,方可求得自身的持久繁荣。
为共同繁荣而努力,中国的倡议和行动持续向世界传递了振奋人心的信息。“一带一路”倡议,以共同繁荣为初衷。问世4年多来,100多个国家及包括联合国在内的众多国际组织积极响应,一个个国际合作项目不断取得重要成果,让共同繁荣的理想逐步走进现实。“‘一带一路’倡议下推进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了不同地区和人民之间的互联互通,加速了贸易的发展,并帮助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克服了他们面临的困难,这些都有效促进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作此评价,显然是因为看到众多发展中国家可借此实现共同繁荣的重大机遇。
为共同繁荣而努力,需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这些关键词缺一不可。让更多人共享经济全球化的好处,归根结底,还是要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上,中国提出共同构建创新型、开放型、联动型和包容型世界经济的主张;在达沃斯讲台上,习近平主席用中国实践告诉人们,在开放中分享机会和利益、实现互利共赢,这是化解当前围绕经济全球化各种质疑的关键。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进入新时代的中国,以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为使命,为实现共同繁荣而广结天下伙伴,共同为开辟百花齐放的美好前景而奋斗。这是世界各国人民的福祉和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