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有市民担心,老年人持卡免费乘车容易与上下班高峰产生冲突,北京市民政局局长李万钧近日表示,大数据显示,老年人持卡出行与上班族完全错峰,不存在产生冲突问题。(1月29日《北京晨报》)
错峰意指波峰没有重叠,但并不意味着不受影响,也就是说,老年人持卡免费乘车对上班族出行确有影响,在个别线路上或许还很突出。在此意义上说,公共交通提速的目标不能止于错峰,而应尽可能挤出免费引起的“水分”。
众所周知,一线城市面积大、人口多,对公共交通的依赖性很大,在早晚高峰时段,上班族出行的主要方式也是坐公交,“上不去、走不动”的问题尤其突出。因此,合理引导、分配需求就成了提升效率的必要手段——让非刚性需求尽可能错峰出行,譬如通过价格手段分流。在一线城市,很多乘车路线与公园、超市联系在一起的线路,早高峰的公交车异常拥挤,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老人太多。
这当然也是老年人的权利,类似坐几站公交去公园健身也属合理需求,不过也有一些需求看似不合理,譬如专门坐公交去买打折蔬菜——有的上班族挤不上去,有人却只为了省两块钱。其实也很好理解,在一项福利过期作废且可以无限度使用时,客观上会鼓励过度消费,因为成本几乎为零,有人甚至觉得“不坐白不坐”。当供给可以满足需求时,这没有问题,但在高峰时段,这一现象就会很刺眼。关爱老人不假,但为何偏要让同样坐公交出行的乘客去奉献,去付出上不去车、没有座位的代价呢?
解决这一矛盾其实很简单,就是让免费错开高峰时段,即高峰不免费。比如在无锡等城市,高峰时段老年卡不免费或只打九折,想免费就必须错峰出行。更好的做法,其实是将免费出行变为货币化补贴,让老人自己决定把钱花在哪里。这方面,上海做出了很好的榜样,过去是敬老卡免费坐公交、地铁,如今根据年龄进行货币化补贴,在福利不减少的前提下,极大地挤压了“不坐白不坐”等泡沫需求。数据显示,新政实施后,高峰期公交车上的老人数量下降了八成左右。
通过价格工具的引导,“错峰免费”可以挤掉曾经被放大的泡沫需求,使运力更能反映真实的供求关系。同时,这一低成本、见效快的手段也有利于公共交通挖掘潜力、提升效率,可谓有百利而无一害,值得大胆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