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二平:我国当前农村劳务输出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农村劳务输出已成为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与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但目前我国的农村劳务输出还缺乏合理规划,存在一系列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处于无序状态。因此,应采取有效措施,对农村劳务输出进行合理规划,提升劳务输出水平,以此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我国总人口的70%以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当前的一个重大问题。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和发展,农村富余劳动力大量流入城市,农村劳务输出成为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农村劳务输出的合理规划,对农村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劳务输出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
所谓劳务输出,指的是劳动力资源在区域间的流动与转移,是劳动力的一种空间流动,包括国际劳务输出和国内劳务输出两种形式。就国内劳务输出而言,它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的稳步进行,城乡经济社会结构的调整和完善而出现的。有学者把劳务输出称为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广泛实行和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之后我国农民的第三大创造”①。农村劳务输出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增加农民收入。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农村在外务工人员已达1.6亿左右。以四川为例,2011年四川全省农民所得总额4144.38亿元,比上年增加642.45亿元。农民外出劳务收入1567.88亿元,比上年增加256.92亿元,外出劳务使农民人均所得增加378元,占农民人均所得增加额的比例高达40.1%。②作为一种风险小、见效快的增收门路,劳务输出已成为当前农民收入增加的重要途径。
促进农民就业。当前,农村劳动力过剩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瓶颈。通过劳务输出,可以有效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缓解就业压力。劳务输出大省四川,2011年全省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2300.5万人,其中省内转移1091.7万人,省外输出1205.2万人,境外劳务3.6万人③,通过劳务输出有效地缓解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提高农村城镇化水平。通过劳务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就业,可以有效减少农村人口的比例,提高农村城镇化水平。据统计,目前我国已有1.67亿农村务工人员及其家属在城镇居住6个月以上,占城镇总人口的27.5%。全国农村外出就业人员已达1.45亿,农民工数量相当于城镇就业总人口的46.7%,已成为我国城镇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④
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当前,我国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由于工业化的快速推动,城市经济发展获得较快发展,而农村尤其是西北边远农村经济发展普遍较慢。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到经济发达地区和城市务工,能有效增加务工农民收入,开阔务工人员眼界和视野,提高农村消费水平,带动农村经济繁荣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社会经济协调有序发展。
提高农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劳务输出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农村的物质生活水平,使农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通过劳务输出也有效提高了农村的文化生活水平。外出务工人员给农村带来了新的生活理念,他们把一些城市的生活方式带入农村,使农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原先只能在城市看到的一些文化设施,如电影院、图书室等逐渐在农村兴起,极大地丰富了农村的精神文化生活。
目前我国农村劳务输出存在的问题
缺乏合理规划,无序流动突出。目前,农村劳务输出主要依靠血缘、地缘、人缘为基础进行输出,主要是家庭成员、亲朋好友、老乡带领与引领,以及自行外出打拼等形式,缺乏有效的市场化引导,输出过程中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和风险性,缺乏合理的规划和管理,务工者也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
劳务输出人员文化素质低,缺乏竞争力。当前,农村劳务人员普遍文化水平不高,素质低,以初中小学文化程度为主。由于文化程度的制约,外出务工人员在就业时缺乏竞争力,择业时多以劳动密集型行业体力劳动为主,普遍劳动时间长、劳动强度大、稳定性差,难以融入当地正式稳定的就业岗位序列。
缺乏完善统一的管理服务机构和体系。劳务人员的输出、就业、职业培训与教育、流动管理由农业部门、劳动部门、教育部门、公安部门等分别进行,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使对劳务输出人员的管理分散,难以做到有序、系统、完善。缺乏健全、完善的劳务输出信息服务网络体系、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以及法律维权服务体系。
缺乏良好、规范的城市就业环境。由于我国二元户籍管理制度及其相关的城市用工制度、住房制度、医疗保险制度等制约,农村务工人员在城市务工就业遭遇到一系列的歧视和不公平待遇,难以进入城市正式工作序列。公共服务体系、城市用工单位和城市居民对农村务工人员的歧视和排斥,使得农村务工人员大多从事劳动时间长、劳动强度大的工作,居住在条件恶劣的工棚或出租房中,“难以真正地融入城市的社区、城市的语境及城市的生态”⑤。
农村“后遗症”问题突出。部分农村地区,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造成“空心村”现象,妇女、儿童、老人留守农村,一系列社会问题凸显:土地缺乏青壮劳力耕种、老人缺乏照顾和赡养、留守儿童无人看管和教育、夫妻分离影响家庭稳定与和睦等。这种状况使得农业生产和农村安定受到一定影响,农村社会经济稳定持续发展面临很大压力。
农村劳务输出合理规划的途径
合理组织和规划,确保劳务输出适当、有序。各级政府应转变职能,把劳务输出的组织协调作为一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大事来抓,加强对农村劳务输出的合理有效组织和规划。对农村劳务输出人员的结构和规模予以合理控制和调节,同时,努力提升劳务输出的质量,发展特色输出,创建知名劳务品牌,通过品牌效应提高输出人员的市场竞争力,在品牌效应的带动下实现自由和零散为主向有组织、有规划转变,由输出普通壮力为主向输出技术型工人转变,实现劳务输出的合理、高品质和高效益。
建立完善统一的管理服务机构和体系。加强对各类民间劳务服务企业组织和劳务中介机构的支持、扶持和监管,建立起完善、统一的管理服务机构和体系,打破劳务输出管理制度分散的局面,实现对劳务输出人员的统一、高效引导、组织和管理。建立高效的农村劳务输出信息网络体系,加强区域间的劳务合作,为输出人员提供最新、最完备的信息资料。建立信息回馈系统,及时了解和掌握外出务工人员的工作生活状况,获取最前沿的市场需求信息和劳务动向。
营建平等公正的城市就业环境。改革当前的户籍制度以及伴随户籍制度的不合理的用工制度、住房制度、医疗保险制度、子女教育制度等,构建一体化的城市劳动力市场,制定和颁布相关制度规范劳动力市场,为农村进城务工人员营建平等、公正的就业环境。完善城市最低工资制度,确保外来务工人员维持基本的生活水平。建立健全外来务工人员司法援助和维权体系建设,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必要的法律援助和个人权利维护与支持。
加强培训,增强劳务人员的竞争力。加强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力度,在不同区域建设具有特色的培训基地,以市场需求为标准,强化培训的目标和重点,构建初中高多层次培训架构,健全完善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体系,建立培训激励机制,有针对性地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技能培训,使他们由简单体力型劳动者向技术型、知识型、智力型劳动者转变,增强外出务工稳定性,提高竞争力。
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优秀的农村“能人”能产生巨大的带动力量,有力推动农村经济建设步伐。因而,地方政府在合理规划、引导劳务输出的同时,还应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制定优惠的创业政策,简化项目审批手续,设立各类扶贫开发基金和创业项目基金,为务工人员创业提供资金、技术等多方面支持。
优化社会服务,免除劳务输出人员的后顾之忧。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村“空心化”现象,加强对农村家庭和农村留守人员的支持和帮助,优化社会服务,加大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力度,切实保障农村社会经济生活安定和谐,免除劳务输出人员的后顾之忧。针对部分劳务输出人员家中土地无人耕种问题,可以通过租借、互换、承包等形式进行土地流转,既确保土地有人耕种,又使劳务人员不丧失对土地的永久使用权。
【作者单位:南阳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本文系2012年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河南省弱势群体的社会权利保障机制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2B493】
【注释】
①赵湘平:“发展劳务经济促进扶贫开发”,《中国劳动保障》,2005年第11期。
②“2011年四川农民人均收入突破6000元”,中国新闻网,http://www.chinanews.com/df/2012/03-09/3731702.shtml,2012-03-09。
③“2011年四川农民工人均劳务收入8849元”,《四川日报》,2012年1月18日。
④“积极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中国改革报》,2011年8月19日。
⑤孙波:《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背景下的农民市民化问题研究》,西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年。
来源:人民论坛
Tags:庄二平,我国当前农村劳务输出的问题及对策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