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修泽:天地人产权理论破解生态困局——《当前改革理论难题》之一
编者按:2013年4月《人民论坛》推出了大型系列性专题《当前改革理论难题》。经调查统计得出当前八大改革理论难题。其中,资源环境理论是八大难题之一。为了帮助读者更深刻认识此问题,在该刊特别策划部分邀请常修泽教授进一步阐述他的“天地人产权理论”。本网特转载于此。
四条路线:“短线中的短线”
两千多年前,中国的先哲曾率先提出了“天、地、人”的哲学理念。当代世界出现的诸种新情况、新矛盾,更把人的生存发展环境(“天”)、人的生存发展资源(“地”)和人的生存发展自身(“人”)问题,尖锐地摆在我们面前。它逼迫我们思考:如何应对资源环境的严峻挑战?如何实现中共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现代化”格局的第五位——生态文明?如何在21世纪的今天寻求“天人合一”的境界?
探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可以有四条路线,即:技术创新路线——通过科学发明或技术创新来寻找出路;结构调整路线——通过调整需求结构、供给结构(产业结构)、要素投入结构以及城乡区域结构等来寻找出路;政府规制路线——通过政府的法令、政策、税收等强制性手段来寻找出路;市场机制路线——通过产权、价格等经济机制来寻找出路。
在上述四条路线中,技术、结构、规制路线相对成熟、相对清晰些,人们比较重视,特别是其中的政府规制路线,更被成为“主导型”路线,而市场路线则相对薄弱,人们往往关注不够,成为四线中的“短线”;尤其是其中的“产权”则显得陌生,相比更为薄弱,我称之为四条路线中“短线中的短线”。
有鉴于此,笔者经多年探讨,提出了包括“天”——环境产权、“地”——资源产权、“人”——劳动力产权、管理产权等在内的“广义产权理论”。
“天”上有产权吗
长期以来,环境领域没有明确提出“产权”概念。在当今人类面临气候危机的条件下,环境产权问题成为一个亟需着力探索的命题。依据《京都议定书》等文件规定,为了应对人类共同面临的气候危机,碳排放被限制,碳减排被强制,“碳排放权”成为稀缺资源。按经济学的“稀缺资源理论”,自然就有了内在的经济价值。在这种情况下,排放指标就变成了稀缺的“经济资源”。这种经济资源一旦形成,它会产生一个质的转变:由非商品向商品转变,由非资产向资产转变,由非产权向产权转变。于是人类创造出了一种新的产品——碳资产,或称“碳产权”。天上有“环境产权”吗?有的。而且,这种环境产权制度,并非某一国家所特有,它属于人类共同拥有的制度文明。
那么,“环境产权”是一个怎样的制度体系?我认为主要包括三个制度:第一是,环境产权界定制度:对环境产权贡献者暨受益者,以及破坏者暨受损者的权益界定。第二是,环境产权交易制度:在利益边界比较清晰的情况下,确立相应的环境产权利益交换机制——对于那些自己付出代价而使他人受益的,应该使之得到补偿;对于那些自己享受环境外溢收益而使他人转移成本的,应该使其支付“对价”。第三是,环境产权保护制度:对环境产权取得的程序、行使的原则、方法及其保护范围等予以法律保护。在这三个制度中,环境产权界定制度是前提,环境产权交易制度是核心,环境产权保护制度是保障。
“地”上“地”下:五项产权权能
中国先哲云:天之道在于“始万物”,地之道在于“生万物”。按照笔者的广义产权理论,中国资源产权领域存在比较严重的“产权残缺”问题。对此,笔者主张应重点锁定以下五个方面的权能:
农民土地经营的流转权。在成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中心、土地托管中心、土地代管所等中介的基础上,建立农村土地经营权交易市场,让土地经营权流转起来,逐步走上土地市场化和土地集约化之路。
林地经营权和林木转让权。不仅包括集体林权,而且包括国有林权,相比之下,国有林权制度的改革更具探索性。
矿产资源的探矿权和采矿权。必须完善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特别是建立完备的矿产资源的探矿权和采矿权制度,以促进矿业权合理设置。
水资源产权制度。必须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水权”制度,在保障灌溉面积、灌溉保证率和农民利益的前提下,建立健全工农业用水“水权转换”机制。水资源产权,有利于提高用水效率,促进科学用水。
海洋的“用益物权”。国家对海域拥有最终所有权,但法人和个人可以取得海域使用权。这是创新涉海产权制度、推进海域使用权物权化改革的新构思。我建议以搞活海洋的用益物权为起点,建立现代海洋产权制度,促进海洋经济发展。
建立“天地人合”的产权体系
当代人的生存发展,是一个包括人的生存发展环境(“天”)、人的生存发展资源(“地”)和人的生存发展自身(“人”)在内的完整体系。因此,要研究“三合一”的天——地——人产权关系的贯通性及其内在作用。
就贯通性来说,应以人的发展为主线贯穿。环境产权实质是环境人权,资源产权实质是资源人权。“人”有三层含义:横向上“全体人”,纵向上“多代人”,内核上“多需人”。从总体上说,天——地——人产权都着眼于“全体人”,但环境产权不仅着眼于“当代人”,更着眼于“下代人”乃至“多代人”;资源产权不仅着眼于“单需人”,更着眼于“多需之人”;彼此都是围绕着“人”这个共同的轴心而展开的。至于如何发挥“三合一”的天地人产权之作用,我建议,可在以下三方面开拓:
一是在改革中发挥作用。下一步改革将是“五位一体”改革,其中,生态文明是重要“一位”,应尽快建立资源产权和环境产权制度,以寻求在环资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二是在发展中发挥作用。通过“三合一”的天地人产权,减少碳排放,促进绿色发展,实现中国经济从“量”的过度扩张,转到“质”的提升。
三是在社会管理中发挥作用。针对一些地区因环境污染而酿成的“黑色乱源”,以及因土地的违规占用、矿产资源的滥开滥挖、水资源的不合理截流和开发而引发的冲突和矛盾,以天——地——人产权理论,加强“源头治理”,解决群众合法合理诉求,及时化解社会矛盾,防止和减少社会问题的产生。
(作者为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博导)
来源:《人民论坛》2013年4月期
Tags:常修泽,天地人产权理论破解生态困局——《当前改革理论难题》之一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