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迎秋 吕风勇: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及应对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因此,有人认为宏观经济走势不容乐观,宏观调控政策应走向宽松。诚然,我国经济增速逐步放缓,宏观经济运行中存在较为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但目前的经济增速尚在我们确定的今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之上,宏观经济运行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更不是通过扩大政府投资以刺激经济回升所能解决的。因此,我们主张当前宏观调控的着力点在于,针对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科学运用宏观经济政策,在稳增长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通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稳增长。
宏观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经济增速趋缓,部分企业经营困难。今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8.1%,较上一季度回落0.8个百分点,是连续第五个季度放缓,创下了近10年来除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以外的季度新低。与经济增速放缓相伴的是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同比下降0.3%,1—4月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1.6%,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下降幅度为9.9%。制造业企业用工萎缩,直至3月才略有回升,建筑施工企业就业由于1—5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同比回落16.1%而受到明显影响。
物价整体回稳,但结构性矛盾突出。1—5月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降至3.5%,回落到宏观调控目标区间,物价整体水平回稳,但食品类价格等涨幅依然较大,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尽管食品类价格涨幅较上年同期回落近3.7个百分点,但仍高达7.5%,其中肉禽及其制品、水产品和鲜菜类价格涨幅都超过10.0%,特别是鲜菜类价格涨幅较上年同期上升21.3个百分点,达20.0%。食品类价格涨幅过大对中低收入者生活的影响较大,并会加大其他消费品生产成本上升的压力。
货币供给增长持续走低,流动性明显不足。5月末M2(流通中现金、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及其他存款的和)和M1(流通中现金、活期存款的和)分别同比增长13.2%和3.5%,较上年同期分别回落1.9个百分点和9.2个百分点,均创下了2000年以来的同比低点。货币供给增长持续偏低必然导致流动性不足。1—5月社会融资规模为5.98万亿元,同比少增7002亿元。其中新增人民币贷款3.93万亿元,虽然同比多增4038亿元,但住户、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中的中长期贷款少增7852亿元。尽管5月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和质押式债券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有所下降,但企业特别是中小微型企业融资难和利息负担重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
进出口增速下降,但外汇储备仍然明显偏多。1—5月进出口额同比增长7.7%,其中出口增长8.7%、进口增长6.7%,均比上年同期大幅回落,实现顺差379.1亿美元。进出口增速下降是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扩大内需的应有反应,有助于降低我国经济增长对外需依赖过高的风险,减轻国际经济衰退对我国的影响。问题是,我国外汇储备持续增长,3月末达到33050亿美元的历史新高。由于现行外汇均为无黄金担保资产的主权货币,所以持有过多的外汇储备,不仅容易遭受外币贬值带来的经济损失,还会迫使我国央行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对冲外汇占款,从而形成一种有利于外国财富增益、导致国内企业成本上升的收入再分配关系。
此外,城乡居民消费不足、地方债务负担较重、经济结构调整推进缓慢等问题也需要给予高度重视。
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平稳健康较快发展
顺利实现“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的今年经济工作目标,在稳增长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应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为中小微型企业发展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提供融资便利。中小微型企业是经济活力的重要来源、扩大就业的重要渠道。促进中小微型企业发展,须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过高导致市场流动性不足、货币供给增长率过低,直接后果是中小微型企业融资难。尽管通过外汇储备占款对冲机制可以形成货币投放,但其投放渠道和机制与商业银行贷款形成的货币投放渠道和机制不同,效果也不一样。过高的存款准备金率伤害的是国内企业和市场,过高的外汇储备增加的是外国的国民福利。名目繁多的商业银行服务收费源于市场流动性短缺,伤害的是中小微型企业以及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因此,今年以来我国已连续两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日前又降低了利率。应通过政策调整,形成有助于我国各类市场主体生产经营效率提升和国民福利改进的条件与机制,有效破解我国企业特别是中小微型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针对今年以来M2增长率偏低问题,可以继续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同时,着眼于提高企业融资效率和促进中小微型企业发展,应大力发展村镇银行、股份合作银行和其他形式的民办小微型商业银行。这不仅有助于破解中小微型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难题,而且有助于完善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提高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
调整进出口政策,进一步改变追求贸易顺差的倾向,促进贸易平衡。长期的对外贸易顺差虽然带来了巨额外汇储备,但这些储备面临持续贬值的风险。在新形势下,我们既要重视对外经贸关系的处理和出口的必要增长,又要重视国内外市场的平衡和进口的扩大。应从有效化解外汇储备过多和充分发挥外汇储备支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角度,积极扩大先进技术设备、重要物资和原材料以及高质量生活资料的进口。可以通过长期追求贸易平衡但短期容忍一定程度贸易逆差的办法,规避美元持续贬值的风险,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经济竞争力。
降低外汇储备过多的压力。进一步加大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力度,用市场的办法扩大人民币供给、增加市场对美元的需求,抑制人民币较快升值导致的投机资本过多涌入倾向,降低由外汇储备占款过多所导致的用过高存款准备金率对冲人民币投放的要求以及由此形成的人民币升值压力。前不久,央行将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调高至1%,这有助于抑制过度投机和有效调节我国外汇储备水平,促进内外经济平衡,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当前,还可根据实际需要作出进一步调整,缓解外汇储备过多带来的人民币升值压力过高的矛盾,纠正失衡的内外收益分配关系,保持我国经济平稳健康较快发展。
调整财政收支结构,减轻企业负担,鼓励城乡居民创业和企业创新。积极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实行减税与减费并举,实质性降低中小微型企业税收负担,全面清理和削减针对中小微型企业的各种不合理收费,有效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提高其发展实体经济的积极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应从我国实际出发,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支持城乡居民创业和企业技术创新。除已经立项和正在实施的在建工程需要财政继续给予必要后续支持外,应大幅度减少新增财政性固定资产投资和建设项目支出,把更多的财政收入用于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技术改造、新产品试制和人力资本投资以及在职职工培训,以有效增强企业特别是中小微型企业的发展后劲。
深化流通体制改革,消除物价结构性上涨矛盾。食品类价格持续快速上涨是导致今年一季度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从理论上说,食品类价格上涨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但目前的问题在于食品类价格的大幅度上涨并没有给农民带来明显好处,物价上涨的主要受益者是中间商。流通环节的各种加价与收费是食品类价格大幅度上涨的主要原因。农产品生产成本(包括人工成本)上升后,食品类价格有所上涨是正常的,具有内在合理性。但是,当前我国食品类价格特别是农副产品价格的持续大幅度上涨,主要是由农产品生产体制特别是流通体制不合理造成的,其中过高的过路费、过桥费、进场费和摊位费等名目繁多的收费是主要因素。有效缓解食品类价格上涨过快问题,政策调整的重点应是从补贴流通环节转向补贴生产环节,适时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发布农副产品市场供求信息和市场零售指导价格,让农民直接得到更多好处。同时,尽快降低流通成本,清理和取消不合理的过路费、过桥费以及其他乱收费,鼓励农超对接,切实提高农副产品流通效率,维护农副产品价格稳定,增加农副产品有效供给。
Tags:刘迎秋,吕风勇,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及应对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