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财经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财经 >> 评论 >> 观察家 >> 正文

大学生与农民工比工资没有意义

http://www.newdu.com 2016/5/27 南方网 佚名 参加讨论

  高校毕业生就业,起薪高低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近两年,“大学生起薪比不上农民工”“起薪一年比一年低”的议论不少,并提出“农民工逆袭”。对此,日前人社部有关负责人认为这种比法并不合适。如果盯着个案,农民工中的确存在月薪近万乃至更高的人,但高校毕业生中更不乏用人单位抢着要、开出几十万年薪的事例。(5月25日《人民日报》)

  一年一度的大学毕业季即将到来,每年这个时期,大学生就业问题备受关注,而与就业紧密关联的是毕业生薪酬水平。根据人社部一项调查显示,2016年应届高校毕业生期望月薪的平均值为4985元。而根据日前智联招聘发布的《2016年应届毕业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2016大学生起薪水平为4765元/月。从这两个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平均起薪与其期望值相差无几。

  按道理,大学生对于“理想照进现实”应该是比较满意。然而,现实并不简单。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当一些人看到“专业搬砖”的农工民群体起薪居然越来越接近大学生,甚至有些行业明显高于大学生起薪,便不再淡定了。于是乎,“读书投资回报比太低”“读书无用论”等议论喧嚣尘上。

  说实话,两个不同的群体,各自从事劳动特点也存在很大差异,薪酬岂能同日而语呢?为什么不拿大学生起薪与公务员、教师等其他群体比呢?说到这里,笔者不免想以“最坏的恶意”去揣测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一些人打心底认为农民工属于底层群体,他们大多的纯体力劳动技术含量和智慧含量低,只要有一副好身体就可以干;相反,大学生受教育多年,多半从事脑力劳动,似乎体现出来的经济价值理应高些,否则“干吗上大学”呢?

  由此,笔者得出一个结论,即习惯性将大学生与农民工相比较甚至颇为不满者,潜意识中存在一种阶层歧视,认为劳动有贵贱之分,分的标准就是物质获得的多寡。且不谈论这种想法是否庸俗,单单就“读书投资汇报率低”的想法就相当自以为是。事实上,民工在工作过程中耗费大量体力劳动,用工资去衡量劳动的优劣本来就很荒唐——即便再简单的体力工作,很多大学生未必愿意干或干得了。此外,民工在五险一金等方面的福利待遇往往被忽视,他们的收入与大学生本就不该简单地进行直接比较。

  回到大学生本身来说,虽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但不是说你有很多书,你就可以走进黄金屋。它最起码有两个重要前提,一是你能从书中学到真正有用的知识;二是必须拥有与自身知识相匹配的性格、机遇等各种综合因素——人们都希望知识能在社会序列中赢得物质化的尊严,但改变命运的,不仅有知识,还有制度、机遇等。所谓知识改变命运,只是增加人生向上的机会,而非立竿见影的物质财富。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有言,“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读书投资回报比太低”“读书无用论”等恰恰是将受教育视为未来生活的预备,过于功利或过于自信地认为学历高低与物质占有量之间存在必然正相关。

  事实上,在新加坡、美国等很多发达国家,那些一线工人的工资都相当高,与大学生毕业生的工资差距相当小,学历对工资的影响相当有限。窃以为,一些人对农民工工资与大学生起薪越来越接近忿忿不平时,不如多反思自我:多高薪水才配得上大学生身份,大学生是否拥有拿那么高工资的市场和能力?(南方网邓子庆)

Tags:大学生与农民工比工资没有意义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新闻列表
没有相关新闻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