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财经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财经 >> 评论 >> 焦点热评 >> 正文

陈季冰:中国真是主动减持美国国债吗?

http://www.newdu.com 2018/3/9 爱思想 陈季冰 参加讨论

    
    此次中国持有美国国债总量的减少,或者是因为卖出了部分短期国债,更大的可能是部分国债自然到期使然。“这是我国一年多来首次减持美国国债”等说法是不太站得住脚的。

    中国证券网的一则消息昨天被各大门户网站高挂在显眼位置,并赢得了无数点击。它说,今年4月份,我国减持了约44亿美元的美国国债。
    在金融危机阴霾密布、美国庞大的经济刺激计划急需得到国债支撑的背景下,此消息自然引人注目。鉴于许多热心国家大事的读者和网友本来就一直被一种“中国受美元劫持”的情绪所深深激动,加之被寄予厚望的首届“金砖四国”领导人峰会恰好正在举行之中(该消息还援引其他媒体的报道说,俄罗斯和巴西政府近日也表示,计划抛售一部分美国国债以购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行的债券),这条消息就获得了更大的想像空间。
    然而非常令我感到奇怪的是,不像过去几年里曾经因成思危等人的言论发生过的几次轩然大波,近日国际投资市场基本平稳,似乎并未受到中国“减持”的冲击。这又是为什么呢?
    仔细分析后可以发现,该报道开宗明义写到的所谓“中国连续增持美国国债的动作终于停止”、“这是我国一年多来首次减持美国国债”等说法是不太站得住脚的。唯一准确的信息是:今年4月底,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为7635亿美元,低于3月底的7679亿美元。然而,中国持有美国国债总额“减少”了44亿美元,与中国“减持”了44亿美元的美国国债或中国“抛售”了44亿美元的美国国债,这三者在性质上都是不同的。
    “抛售”美国国债是一种主动的“减持”行为,作为一种信号,一定会造成国际资本市场的动荡。但总量“减少”却不一定是“抛售”引起的,我们都知道,国债是有期限的,到期之后美国政府需要偿付,这时中国持有的总量自然会减少。实际上的情况很可能正是如此:数据显示,今年4月当月,中国增持了103.27亿美元一年期以上的美国长期国债。照此逻辑推断,此次中国持有美国国债总量的减少,或者是因为卖出了部分短期国债,更大的可能是部分国债自然到期使然。
    当然,即便如此,近一年来中国持有美国国债首次减少这一事实本身还是透露出一些微妙信息的——中国并没有把美国政府偿付到期国债的现金全部转续为新的美国国债,这至少说明中国政府继续大量增持美国国债的热情不高。
    不过,这里仍然有主动和被动两种情况。一种是中国不愿意继续购买太多美国国债,打算把手里的外汇储备投向它处;另一种是中国手里可以自由支配的外汇现金并不充裕,没有钱再买。
    在我看来,更大的可能性是后者。就在前天,中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我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FDI)金额较上年同期下降17.8%,而今年1-5月FDI总计较上年同期下降20.4%。稍早前公布的信息还表明,今年上半年,我国外贸出口呈现了比FDI更大的下降。这意味着流入中国国内的外汇资金急剧减少,也将使中国央行手中的外汇(美元)头寸趋于紧张。也就是说,美国国债到期偿付得到的美元现金,当前必须被用以填补其他项目上的短缺。我相信,这才是不能继续增持美国国债,以至于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总量罕见地出现下降的根本原因。
    我并不认为中国不应该尽快从与美国失衡的经济联系和债务关系中解脱出来,然而,眼下恐怕不是好时机。那些对“中国减持美国国债”这一消息的亢奋但错误的解读不仅无助于解决真实问题,反而会起到误导作用。而从另一方面来看,中国持有美国国债数额首次减少这一信号也提醒了美国政府:中国自己现在也是捉襟见肘,并不是美国抛出多少国债我们就有多少钱去接盘的。
    (原题:中国主动“减持”了美国国债吗)
    原载《新闻晨报》

Tags:陈季冰,中国真是主动减持美国国债吗?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