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杰,中国航天员,在群星闪耀的航天员队伍中,很不显眼,但他的故事跟他们一样精彩。他是中国首批参与航天训练的航天员,1996年,吴杰远赴俄罗斯接受航天员培训,并把航天员训练技术带回中国。他是中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的战友也是他的老师。可是他数次准备应征,数次在最后的关头与发射任务无缘。这成了吴杰人生最大的遗憾,如今年逾50的吴杰因为年龄的限制已经与飞天无缘,20年的等待,最终没能换来一个圆满的结局。
吴杰的经历感动了无数人。很多人不明白,既然这么优秀,为什么不给他一次证明自己的机会,既然留下了那么多遗憾,为什么不补上这个遗憾。这是把问题简单化了。航天员的选拔是一个综合的评定,有一套科学的选拔方式,有很多复杂的指标,并不仅仅是素质高低的问题。只要这套选拔机制是科学的,严格地按科学规律办事,就应该坚持。我相信,在数次任务中,参与选拔工作的科学家们也一定有过激烈的内心争斗。航天员的选拔就应该铁面无私,如果能送人情分,照顾这个照顾那个,这恰恰是不专业的,是对航天事业的不负责任。
这个社会有很多无法弥补的遗憾,比如奥运赛场上,有一些体育项目是限制人数参加的,乒乓球就是一个典型,这么多顶尖的高手,谁都有拿冠军的实力,派谁好不派谁好呢?必然会有遗憾。还有,所有的航天人,他们都是站在航天员背后的英雄,他们的名字我们一样不熟悉,可是谁又能否认他们的贡献呢?
正是因为有他们的存在,航天事业才能优中选优,才能找到最合适的人选。他们是飞天梦圆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荣誉属于登上太空的航天员也属于全体航天人。从这个角度说,“备份”航天员同样也是主角。坐在领奖台前的永远是少数,但不代表坐在台下的大多数就不重要了。
让我们记住这些无名的英雄,记住他们作出的贡献。这种记住也不应该只在口头上,而应该落实到日常工作中,从方方面面给予他们尊重。
对无名英雄们最好的纪念就是擦亮航天这座丰碑。吴杰虽然离自己的飞天梦越来越远,但中国离实现航天强国的梦想越来越近,这比谁飞天谁不飞天要重要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