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捆绑”来推动宣传,加重了学生与学校之间的隔阂,甚至还会衍生出一种不信任的排斥感。
---------------------------------------------
近日,重庆市医药卫生学校有学生反映:又到了学校的招生季,有老师要求大家将学校的招生简章转发至微信朋友圈和QQ空间,同时将转发量和操行分挂钩,让一些学生有被学校“绑架”的感觉。(上游慢新闻·重庆晚报5月3日)
此事引发舆论关注后,该校回应称是师生自愿转发。可是,班群通知里清楚写着,在微信朋友圈、QQ空间里分享学校官网公众号招生简章或好友转发,截图加分可以抵班级量化考核分数。
何谓自愿转发?就是不附加任何条件,而该校将转发量和操行分挂钩,再加上一些学生不情愿甚至被迫转发的状态,便凸显了所谓“自愿转发”的虚妄。
更奇葩的是,该活动的发起者、该校招生科教师还表示,爱学校的就转,不爱学校的就不转。不转学校的招生简章就是不爱学校?这顶帽子扣得太大,也太粗暴随意,有道德绑架的嫌疑,是更深层次的“捆绑思维”。
这位老师还声明,指定该通知是其个人所为而非学校行为。但是,与其纠结是个人行为还是学校行为,不如反思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况。可以预见,学生们是迫于操行分的捆绑压力,从而转发学校招生简章,而不是发自肺腑地真心为学校的宣传出力。靠“捆绑”来推动宣传,让学生与学校之间产生隔阂,甚至还会衍生出一种信任困局。若是学生真心转发宣传,那也意味着学校对学生的黏合度较高,学生也真正热爱学校,并享受校园生活。而这种状态要成为现实,便需要学校有良好的教育质量,同时尊重学生。
面临招生竞争,学校可以有宣传自己的方法,但所选择的宣传推广方式必须合理得当,最起码要得到学生的认同。显然,靠“捆绑思维”来做招生推广,学生排斥,公众反感,不属于“合理得当”的范畴。该校领导说:“因为学生热爱学校,自愿转发,涓涓细流才能汇成大海。”在“捆绑思维”面前,其背后的教育心态与逻辑值得深究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