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财经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财经 >> 评论 >> 观察家 >> 正文

别让有机农产品成了假冒伪劣的代名词

http://www.newdu.com 2018/8/1 东方网 张国栋 参加讨论

  有机证书花钱就能办、产品检测环节存在漏洞、伪有机挤压真有机……在不少人心中,贴着“有机”标签的农产品意味着安全可靠、品质高端,不过记者调查发现,市场上存在一些普通农产品傍名牌、买证书、蹭“有机”等乱象,有的“有机”农产品竟然农药残留超标。(7月31日《经济参考报》)

  其实,一些有机农产品乱象丛生“沦落”如此,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了假冒伪劣的代名词,并非新闻,而是可谓由来已久。这不仅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更侵害了消费者权益,也损害了有机食品认证的公信力。

  究其根源,除了生产经营企业的见利忘义,缺乏道德血液,很大程度上还在于“重认证、轻管理”的畸形发展。一些认证机构只是忙于收钱发证,疏于后期的跟踪检查,例行的检测也也多为走走过场,甚至有意为违规企业签字背书。

  根据我国《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获证产品的认证委托人提供虚假信息、违规使用禁用物质、超范围使用有机认证标志,或者出现产品质量安全重大事故的,认证机构5年内不得受理该企业及其生产基地、加工场所的有机产品认证委托。但现实中,认证机构因此被监管部门查处的情况并不多。这种“隔墙扔砖”的小概率风险不足以遏制逐利的冲动。

  有机,应该是生活品质和环境友好的代名词,意味着更天然、环保、健康、安全。对许多消费者来说,价格高点不是问题,问题是要货真价实,而不是假冒伪劣。换言之,保证有机食品名副其实,才能有效维护消费者权益,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业内人士呼吁,应该提升有机产品认证的公信力,建立企业农产品可追溯体系。这当然对头,但这不能止于呼吁,而是要落实。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切实负起责任,在完善制度的同时,加强监管,依法查处相关企业的违规行为,提高造假成本。同时,要厘清认证机构的责任,一旦发现其把关不严、纵容造假,也要让其付出必要的代价,甚至取消其认证资格,倒逼认证机构当好“守门人”。当然,广大消费者也要擦亮眼睛,做好甄别。切莫一见“有机”标签就欣然掏钱,以防上当受骗。

Tags:别让有机农产品成了假冒伪劣的代名词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新闻列表
没有相关新闻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