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终,各项考核又将如期而至。通过考核,可以回顾一年来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检查年度目标计划的完成情况,有利于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明确下一步的努力方向。年终考核怎样考、考些什么内容,无疑起着导向作用。然而,年终考核在一些地方变成了“材料考核”。
一些单位在考核下级的时候,仅限于听听汇报、看看资料,没有俯下身子深入基层,去看一看工作是否取得了成效,去问一问群众是否满意。此外,一些被考核单位只重年终考核前的“临门一脚”,不重平时的真抓实干,为了能顺利过关,临近年底就“集中造假”“突击补资料”,而这些假材料也未必能够被识破。如此,便形成了“走形式”“走过场”的年终考核。
不可否认,书面材料作为工作纪实,的确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工作的进程和成效,可以作为考核的一种辅助手段。但是,很多工作都无法通过材料了解到完整面貌。如果仅仅将材料作为考核的依据,就有可能会使下级不注重平时工作,等到考核时便“临时抱佛脚”。
考核不是目的,而是通过考核检验成效、找出问题、推动工作。“材料考核”反映出考核方式不科学,工作作风不扎实。这种不严不实的考核,既不能了解到被考核单位的真实情况,也不能达到考核的预期目标,还会助长“以材料论英雄”的不良风气。
要让年终考核考到点上、考出实效,必须在“实”字上下功夫。一是在考核方式上要结合实际,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考核办法。注重将平时考核和年终考核相结合,定期开展考核检查,将检查情况作为年终考核结果的重要参考,不搞年终“一锤定音”。二是在考核内容上要突出“考实绩”“考民心”的正确导向,把考核的重心放在工作实绩上。开展考核时要多到工作现场看,多见具体事,多听群众说,多关注政策落地情况和群众满意度,这样才能全面客观地了解到真实情况。三是被考核单位要把平时工作做牢做实,不能把年终考核认为是年底的事,摒弃“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的思想观念,要对照年度目标计划,一项一项地去完成、去落实。只有平时工作做牢做实了,才经得起年终考核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