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板栗卖了3000斤,每斤8元钱,山楂卖了6000斤,每斤8毛钱,这么算下来,光板栗山楂,今年就有2万多元收入。”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挂兰峪镇六拨子村村民张为何告诉记者。
在承德的广大农村,像张为何这样靠发展林果产业实现增收的农民不在少数。通过构建林业生态体系,兴隆县建设了板栗、苹果、山楂、山杏等8大经济林基地,经济林总面积达983.5万亩,农民来自林果业的年人均收入达3360元,带动近百万群众走上了致富路。
按照《承德市国土绿化三年行动推进方案(2018—2020年)》要求,依托京津风沙源治理、京冀水源林、规模化林场建设、小流域治理等生态工程建设,2015年以来,承德市累计投入资金59.86亿元,每年以60万亩到70万亩的造林速度推进国土绿化进程。全市现有林地面积3417万亩,占全省的45.1%,森林覆盖率57.67%,高出全国35个百分点,成功创建了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而到2020年,全市还将完成造林205万亩。
按照“数量与质量并重,质量优先”的原则,承德市科学开展森林经营,精准提升森林质量。全市各县分别与中国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等单位结成战略联盟,大力开展林地质量提升工程。科学编制实施森林经营方案,对现有森林植被进行提档升级,打造一批绿化、美化、彩化的景观林带。
承德市还建立健全了市、县、乡(镇)和林场三级专业森林消防队伍、森林防火监测网络和应急指挥系统。充分发挥森防检疫职能,建立健全森林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检疫御灾、防治减灾3大体系建设,完善市、县、乡(镇)三级监测信息采集系统,确保成灾率控制在4‰以下。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严格采伐限额管理,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狠抓自然保护区管理和湿地建设。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建设好生态的基础上,承德市进一步经营好生态资源。全力推进森林碳汇,加快森林碳汇计量与监测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碳汇基础档案,准确掌握森林碳储量与碳汇量的现状、变化与潜力情况,为争取生态补偿政策和发展碳汇项目提供依据;做强森林康养产业;做大林下产业基地,按照特色化、区域化、产业化、市场化目标,采取林畜、林禽、林药、林菌相结合的方式,将林下资源变成农民致富的“菜篮子、肉盘子、药园子”。截至目前,承德已建设绿色食品示范基地5处,林果加工企业达到356家,其中国家、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分别有2家、32家和90家。
按照全市“一环六带”产业布局,承德将加大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各县(市、区)要优先发展既有生态功能又有经济效益的经济林,并注重引导发展休闲、观光采摘园,力争到2020年,全市经济林总规模达到1040万亩,农民人均拥有4亩经济林,使来自经济林的人均收入达到6000元。(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宋美倩、通讯员 贾阿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