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3月22日公布首批受理的9家企业名单后,上海证券交易所于3月27日公布了第二批8家科创板申请受理企业名单。此前公布的第一批受理名单,引起了市场热议,也存在不少的质疑声,质疑主要集中在有一些企业虽然身处高技术产业、战略新兴产业,但是本质上并不是科技企业,更谈不上拥有什么核心技术能力了。而这样的企业显然不是科创板要扶持的目标。
这种质疑之所以会产生,主要是因为没有搞清楚,首批被受理企业绝不等于首批科创板上市企业,上交所受理与正式登陆科创板上市中间其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根据相关制度规定,科创板股票上市流程主要包括申请、受理、审核、上市委员会会议审议、报送证监会、证监会注册、发行上市等几个环节。
正如上交所在3月27日发布的答记者问中明确表示的,上交所对科创板企业的发行上市审核包括受理和审核问询两个主要环节。而在受理环节,仅是对企业申请文件齐备性、中介机构资质等的核对,相当于申报企业获得了“准考证”,可以进入考场考试,并不表示一定能够考试通过或取得好成绩。在受理阶段,根本就还没有触及到对企业是否姓“科”的具体判断。
与首批受理企业相比,第二批这8家企业的知名度、市场影响力和科技水平都比较高,而且所处行业也基本满足了证监会提出的重点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以及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要求。
从上述数据来看,这8家公司的“科创属性”还算比较强,至少从目前披露的消息来看,还没有出现第一批中像某家公司那样,披着科创的马甲而实质上是销售公司的“挂羊头卖狗肉”现象。不过,要在科创板上市,企业还要针对市场广泛关注的科创代表性、技术能力、企业质量等问题交上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而这将在上交所后续的多轮问询中完成。
其实,科创板试行注册制改革的“灵魂”是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审核问询,至于企业是否符合科创属性,科技创新咨询委员会会给出专业咨询意见。但是更为关键的是,审核问询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的过程,在这样的交锋中,有关企业的信息将会得到充分的披露,而整个问询的关键环节也将对全市场公开,这就使得投资者能够对申报企业的情况有更为全面透彻的了解,进而给企业定价。
上交所强调,在拟上市企业引导上,优先支持符合国家战略,拥有关键核心技术,科技创新能力突出,主要依靠核心技术开展生产经营,具有稳定的商业模式,市场认可度高,社会形象良好,具有较强成长性的企业。
严格的审核问询过程和充分的信息披露,将在最大限度上识别出急于套现的冒牌货,保证科创板上市企业的“科创属性”,让科创板真正成为推动科创企业发展的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