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财经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财经 >> 评论 >> 观察家 >> 正文

科技向善要靠法规与伦理约束

http://www.newdu.com 2019/5/10 北京日报 崔文佳 参加讨论

  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日前闭幕,为我们留下了不少值得继续思考的前沿观点。比如,互联网大佬马化腾提出的“科技向善”。简而言之,意在倡导人类善用科技、避免滥用、杜绝恶用,引导技术和产品放大人性之善。而放眼全球,很多国家以及科技领军企业都在谈论科技伦理,提倡科技应该努力去解决自身发展带来的社会问题。

  虽然有识之士早就对科技的二重性发出警告,但令人遗憾的是,目前,科技伦理的建构与科技法规的配套远远滞后于科技发展。只要环顾一下生活日常,我们就能明显体察到科技的负外部性。信息推送一味迎合受众的喜好,让人在虚幻的满足中深陷“信息茧房”的桎梏;即时通讯模糊着工作与生活的界限,让人在倍感便利的同时焦躁不已;处处留痕的背后是数据权属的暧昧不清,让人不安于隐私泄露却无可奈何……可以说,技术成为当代社会的最大变量,但现行的社会治理没有灵活到足以“包罗万象”。人们正被动地接受科技发展带来的负外部性,并在亡羊补牢中奔忙不已,一场关于科技的伦理革命、法规革命确实很有必要。

  从长远看,回答好科技如何纠偏、怎样向善的问题,更是一种未雨绸缪。想必很多人都有过这种体验:手中的线越放越长,人对风筝的驾驭感就越来越弱。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人类生活,如果说过去的科技还是精英化的,那么在当下以及更远的未来,则是大众化的、普及化的。

  这意味着,科技将触及更多未知领域,诸多可预见、不可预见的风险正在加速集聚。比如,脸书人工智能研究所的一个项目中,两个聊天机器人竟然自行发展出了人类无法读懂的语言。比如,有科学家预言一百年内人类就可以向“神人”迈进,而就在去年,世界首例基因编辑婴儿诞生了。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其负外部性正加速溢出,甚至超出了人类可控的范围。如果不能防患未然,我们就无异于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

  鉴古知今,察往知来。引导科技向善,我们必须弄清科技是如何“作恶”的。技术本身是中性的,不存在“原罪”一说,如今显现的种种问题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当一种新技术、新业态萌芽时,本身自然存在不完善之处,但各路人马在利益的驱使下一味地抢占先机,甚至乱加利用,势必催生一系列乱象。而监管举措的出台、法律法规的制定、社会共识的达成等,往往带有一定的滞后性,这在无形中加剧着技术的野蛮生长。就拿20世纪的科技发明来说,从核武器到塑料袋,很多都是毁誉参半。这正反映出科技改变人类社会的深刻之处,一旦“缰绳”套得太晚,这匹“野马”就要横冲直撞,甚至造成不可逆的负面影响。

  科学的意义,永远在于展现其天使的一面而非魔鬼的一面,在于为人所用,而非让人类自毁长城。其间的尺度,完全存乎人心。在面对科技时,我们不能不保持敬畏;在利用科技时,我们既需大智大勇又需至纤至悉。也正是因为要管住“人”,所以科技向善不能空谈,必须以科技伦理尤其是严苛规则来捍卫。

  不妨拿跟你我关联度很高的网络隐私泄露来说,欧盟于2016年与时俱进地通过了《通用数据保护条例》,效力层级更高,保护力度更大。一旦触碰红线,企业将收获高达其全球年收入的4%或2000万欧元的罚款。谷歌曾因将用户“同意”选项设定为“全局默认设置”,被处以5000万欧元的天价罚款。说到底,人是科技的尺度,价值观决定着科技的方向。未来新技术还会层出不穷,社会治理面临的挑战势必越来越多。只有完善规则、管好人心,我们才能充分享受科技红利。

  如果说科技决定了一个时代的起跑速度,那么价值观则决定了它最终能跑多远。永远不要沦为技术的囚徒,始终恪守着法律法规、公序良俗,坚信“技术为体、文化为魂”,人类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Tags:科技向善要靠法规与伦理约束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新闻列表
没有相关新闻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