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捷:构建社会信用体系要兼顾公平与安全
追求信任与合作是当代社会最重要的目标之一。而信用很难通过简便手段测量和评估,建立起有效的社会信用体系就显得尤为必要。最近有关部门做了一些社会调查。绝大多数中国受访者都认为,中国社会存在的相互不信任现象。只有建立社会信用体系才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这就说明,建立社会信用体系不仅是政府部门或者部分企业经营者的需要,也是广大老百姓的心声。
因此,推进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应当纳入有关部门的规划日程。但建设信用体系绝非易事。首先,由谁来建,如何来建?其实,在官方着手建设信用体系之前,已经有一些掌握大数据的民营企业尝试构建自己的信用体系,蚂蚁金服推出的芝麻信用就是其中典型代表。芝麻信用是蚂蚁金服根据个人一部分的消费信息,结合云计算、机器学习等最新技术计算出来的信用水平。它已经广泛运用在很多现实场景中,甚至被用于金融信贷并取得不错的效果。
但是它的局限性也很明显。首先,它只适用于开通芝麻信用的用户。尽管用户数量庞大,但还不能涵盖所有中国公民,尤其不适用于经济落后或电子支付欠发达地区。其次,它的算法不够公开透明,老百姓很难根据自己的行为来推断自己的信用分数。第三,这套信用分数和算法都掌握在民营企业手中,难免让人对它的客观公正性不产生怀疑。
民营企业自行构建的信用体系,确实存在先天不足,难以成为主流的、可靠的社会信用体系。最近的调查也显示,大多数民众都认为,中央政府应该担负起构建全国性社会信用体系的职责。
中国地域广大,各个地区、城乡之间都存在非常大的差异。如果允许地方政府构建社会信用体系,那么必然会引致一系列的问题。第一,由于各个地区经济活动的形式不尽相同,如果任由地方政府来主导构建信用体系,那么各地采用的评判标准很难达成一致,从而会对最终的信用分数造成影响。第二,各地的地方政府出于保护地方利益的考虑,有可能会对本地居民的信用分数有所偏袒,从而影响社会信用的可靠性。
所以,社会信用体系最终必须是由中央政府主导来进行构建。人员往往在各个地区之间流动,经济活动、消费行为很多时候也是跨地区发生的,只有中央政府才有能力全面掌握个人信息,通盘考虑,最终构建起一套全国范围的社会信用体系。这一工作绝非易事。举例来说,全国性的社会信用体系必然是由公民身份信息系统作为基础,而人民银行和公安部共同建设的公民身份信息系统自 2007 年运行以来,收到良好的效果。但是这套系统仍然存在一些漏洞,不断有人尝试通过漏洞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社会信用体系完全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需要有关部门的全力配合,也仍有大量技术性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在构建信用体系的过程中,有两个最核心的问题需要非常严肃思考和认真对待:第一个问题是公平性问题,第二个问题是安全性问题。这两个问题都不容易解决。可以说,只要有一个问题没有真正落实,社会信用体系就会存在系统性偏差。
追求信用体系的公平性,就要全盘考虑全国各地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制定适合当地情况的评分标准。这个标准不能太复杂,不仅要便于金融部门分析调用,也要便于老百姓自己检查和计算。所以需要多听取老百姓的反馈,综合各个部门专家学者的意见,小心谨慎地制定信用分数的计算模型。
信用体系的安全性也是老百姓最担心的问题。事实上,当前中国农村地区的人们普遍不知道自己是否已经加入什么信用体系,也不知道信用体系有什么作用。为了构建社会信用体系,必然需要全面掌握公民的私人信息。这些信息如果一旦有所泄露,后果将不堪设想。
构建社会信用体系是一件非常严肃、极富挑战的任务。在推动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过程中,必须极为小心,对它可能导致的意外后果做好充分准备。这个任务如能有效完成,对于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也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原稿刊于社会科学报/2019 年/5 月/23 日/第 004 版
Tags:梁捷,构建社会信用体系要兼顾公平与安全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