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修泽 著名经济学家,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历任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委员等职。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浙江如何发挥特色和优势,以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著名经济学家、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常修泽先生。
从发展大格局考虑问题,“在做大做好蛋糕的基础上分好蛋糕” “讨论共同富裕,要从发展大格局上考虑问题。”一见面,常修泽教授就提出这个观点。
他说,从发展大格局看,1949年,我国人均国民收入仅27美元,不足印度57美元的一半。1978年,浙江省GDP仅123亿元人民币,但2021年快速攀升至73516亿元,增长596倍。何以至此?常修泽教授认为,一靠改革开放,二靠千万人民的创造。其中,像浙江的“老百姓经济”就发挥了基础性作用。
常修泽教授说,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一条经验,就是首先做大“蛋糕”。一则,理论上体现了“生产决定分配”的基本原理。二则,符合中国发展实际。有一个规律性现象:哪个地区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比较有力,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得好,哪个地区“蛋糕”就做得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就快,反映收入差距的相关系数也相对较低。浙江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标本。
从浙江说开去,他认为,“共同富裕绝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分配问题,而是一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各地应从浙江先行示范中获得启示,牢牢扭住高质量发展这个“牛鼻子”,把握各自经济的显著特色和优势,设法调动全社会投资创业、劳动就业的积极性,让一切发展生产力的积极因素和创新创造活力竞相迸发。在此基础上,再研究分好“蛋糕”的问题。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共同富裕是“共同而有差别的普遍富裕” 常修泽教授引用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的理性分析——在整个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具有“个人谋生手段”的性质,不同的劳动能力仍然是各自的“天然特权”,从而带来物质利益的差别。他指出,只要是按劳分配,由于个人劳动能力的差别,分配的结果必然有差别。“这种劳动差别产生的利益差别,不要说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即使到了社会主义社会中级乃至高级阶段,恐怕依然存在。如果再加上非劳动要素的参入,情况更为复杂。”常修泽教授说。
因此,他主张从两方面努力:一是设法缩小劳动能力差别。尤其要重视“人本要素”的开发和人的劳动能力的提升,包括做好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等各类教育,普遍提高人们劳动水平;二是对非劳动生产要素(如土地、资本、数据等)的参入也要研究调节,在此问题上,建议按照中央关于“七大生产要素”合理配置的精神,“全要素”统筹进行。
发挥特色优势,以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 常修泽教授表示,民营经济是浙江经济的最大特色和最大优势,是打造高质量就业创业体系的重要力量。
从基本面看,民营经济能促进创新发展。从全国看,民营经济创造的GDP占60%以上,技术创新成果占70%以上。浙江民营经济引领风骚,作为数字经济的先行地,创新成果更为显著。创新发展成为促进共同富裕“基础的基础”。
从社会面看,民营经济有效促进就业。2021年,浙江省市场主体868.5万户,其中民营市场主体达839.6万户,占96.7%,贡献了87%的就业岗位,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
民营经济是浙江的一张“金名片”。聚焦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示范,须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促进“两个健康”,推动新时代民营经济新飞跃。积极构建亲清健康政商关系。同时,建立社会容错和企业自觉纠错“双机制”。“社会对企业家要宽容、要包容;另一方面,企业家也要自律、自纠,这样相向而行,才能互利双赢。”常修泽教授说。(记者 潘如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