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温哥华太阳报》报道,加拿大新民主党(NDP)房屋评论员 David Eby 在本周三召开的记者会上,出示了一份该党对温哥华格雷岬区(Point Grey)住宅买卖情况研究的资产文件。文件显示,在格雷岬区,有9处总值高达5700万加元豪宅的买家,身份都标注为“学生”。而且,由于豪宅业主名字都为汉语拼音,这9位同学很可能都是华人。其中,一位名叫“Xuan Kai Huang”的同学,仅仅用了一年时间,就将一套以719万加元买入的房产,以835万加元卖出,足足净赚了116万加元(约合人民币585万元)。
显然,David Eby召开这样的记者会,并举例说明,不是在表扬中国留学生,而是对中国留学生的炒房行为感到担忧。而感到担忧的,不只是加拿大人,中国人也为此感到担忧、感到不解,甚至多数网友要求,查查炒房者的背景。尤其要看一看这些在国外炒房的中国留学生,是不是“官二代”、“官三代”。
如果是正常的住房投资,特别是居住所用,并不奇怪。即便是豪宅,只要家庭经济条件允许,别人也无权干涉。而这位名叫"Xuan Kai Huang"的同学,显然不是投资,而是炒房。不然,不可能一年就将房屋卖掉。搁在国内,还要缴纳5%的所得税呢。
众所周知,自进入本世纪以来,炒房风就一直没有停止过。期间,虽然因为楼市调控,炒房风暂停了一段时间,楼市也暂时平稳了一些。但是,自去年下半年以来,炒房风又开始在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兴了起来。深圳、上海、南京、苏州等地的房价也快速上涨,迫使这些地区不得不出台新的调控措施。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炒房之风,不仅在国内随处可见,竟然刮到了国外,在加拿大等地也出现了中国炒房团的身影,而且,很多还是留学生所为。这些出国留学的学生,不把精力放在学习上、放在如何投资、如何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学习上,而将在国内也受到抨击的炒房“技术”,拿到了国外,让国外居民也感受一下国内居民的“痛楚”,对中国人在国外的形象,毫无疑问有百害而无一利。
殊不知,在许多国家的留学生中,中国留学生的名声并不是很好,拼穿着,拼打扮,拼汽车,拼住房,拼高档奢侈品,拼吃喝玩乐。真正通过国外留学学到真功夫的,屈指可数。相反,各种坏名声却留了不少。就象这名一下子赚了近600万元的炒房留学生一样,怎么也不可能在加拿大人心中留下好的名声了。
随着对外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出国留学的人员也会越来越多。到国外留学,到底是为了什么?为什么会出现留学生炒房的现象?这个问题,应当引起中国人的思考了,更应当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诸如留学生炒房这样的现象,是否应当在学生办理国留学手续时予以关注,也值得研究。总之,中国留学生,应当把重点放在学习上,象炒房这样的事、这样的“名”,还是越少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