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用来路不当的钱从事杠杆收购,行为上从门口的陌生人变成野蛮人,最后变成了行业的强盗,这是不可以的。”据报道,证监会掌门人刘士余近日在公开讲话中痛批“野蛮收购”,引发业界高度关注。
不少网民表示,险资机构的频繁入股,利于激活股市阶段性的赚钱效应,不过也有大机构利用杠杆资金和信息优势炒作股价,不利于股市的稳定发展。监管层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弥补监管漏洞,防患不规范的杠杆资金继续入市举牌。
险资举牌孰是孰非
网民“皮海洲”表示,在“资产荒”的背景下,大批险资流向股市是一种趋势。不过,险资过于频繁的短线操作,以及高举高打的举牌,并不利于股市的稳定发展,反而可能引发股市的大起大落。
网民“郭施亮”表示,因市场缺乏针对性的监管,且保监会与证监会联手监管存在不少难点,由此也导致部分险资机构借助规则漏洞来提升整体的资金利用率,间接扰乱了股价的正常运行,追高者也因信息披露不对称而蒙受损失。
网民“江枫投资”称,对这些大机构利用资金和信息优势,短线过度投机炒作股票的行为,光是保监会不赞成,交易所书面口头警告是远远不够的。制度和监管上的漏洞,让这些大鳄们钻空子,轻松地在股市里攫取暴利,涉嫌操纵市场,必须严查。
从源头控制风险
网民“董登新”称,险资是机构投资者的“老大”,应该回归投资本原,向养老金学习,而不应该乱加杠杆、抢夺不相干公司的控股权。险资更不应该拿客户的资金做杠杆,帮助其母公司参与别人公司的控股权争夺。
网民“徐立凡”表示,从证监会的角度讲,强调的是依法监管、从严监管、全面监管,避免再出现“股灾”。从保险业的角度讲,险资参股、控股、杠杆收购并不违规,不有所行动何来创新?显然,不同的管理偏好和目标诉求,有可能导致风险因素看得到却管不了。既能预警风险,又能管理风险,既鼓励创新,又能杜绝行业强盗出现,唯一的办法是整合金融监管机制,形成统一清晰的游戏规则。如此,对“野蛮收购”才不致各说各话。
网民“杨国英”认为,提升监管水平、提高险资运用的规范性,起码应该着眼于三个方面:一是加强对保险资金投资的风险进行源头控制;二是维护资本市场的秩序;三是着眼于金融混业经营趋势,纠正割裂的三会分业监管现状,尽快对制度的模糊或空白地带加以明确。
(记者 赵东东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