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克希尔哈撒韦首席执行官巴菲特指出,‘讽刺’的是美国银行首席执行官拯救了整个体系——通过在美林本该破产前数小时高价买入该公司。
作者:Colin Barr
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是来埋葬而不是赞美肯•刘易斯(Ken Lewis)的。
本周二,在《财富》(Fortune)于圣地亚哥举行的“最具影响力女性峰会”(Most Powerful Women Summit)上,经营着伯克希尔哈撒韦(Berkshire Hathaway)的亿万富翁投资者巴菲特称,饱受批评的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首席执行官刘易斯是去年九月的经济崩溃中“讽刺性的英雄”。
不过,你可不要会错意,巴菲特此话的重点是在“讽刺性”上。他的评论将刘易斯描述成全球金融中的脱线先生(Mr. Magoo),因固执追求银行业规模而陷入麻烦,并在此过程中无意拯救了世界。
在台上采访时,巴菲特向《财富》的卡罗尔•卢米斯(Carol Loomis)表示,刘易斯同意以最初价值450亿美元的股票互换购买美林(Merrill Lynch)的举动可能“在不经意间拯救了”金融体系。
巴菲特表示,刘易斯于9月14日仓促决定收购美林,此举或许帮助避免了经济全面崩溃。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于第二天崩溃,这是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破产案,它使得全球金融体系陷入混乱。
巴菲特表示:“假如你认为雷曼兄弟倒闭很糟糕,那试想一下美林步其后尘的结果,我不知道[当局]可能会怎么办。”
假如说美林案为决策者解决了一个逼近的危机,那么对于刘易斯而言,美林案恰恰加剧了人们对他的批评——作为一名帝国打造者,他将美国银行变成了充满危险的巨头,损害了股东利益。
巴菲特在周二的评论中暗示了这一点。在9月13号和14号那个周末,监管部门逼迫华尔街领袖们为雷曼的资不抵债寻找私营部门解决方案,当时刘易斯正急着敲定一场收购,使他能控制美林旗下顶尖的理财与投资银行业经营权。
而且,尽管人们明白一旦雷曼垮台美林的生存也成问题,但巴菲特指出刘易斯似乎形成了这样的看法,即价钱不成问题,这着实令人费解。
巴菲特说道:“你本可以在周一以极低的价格买下美林,为何要在周日支付X?雷曼一垮台,美林也马上就会完蛋。”
刘易斯强调了美林交易的战略优势,确实,在今年股市的反弹回升中,美林的交易部获得了可观的利润。
刘易斯在去年十月还表示,他选择在周日收购美林是因为破产申请将导致“品牌受损”。但未受损的美林品牌最终价格着实不菲。
巴克莱(Barclays)——这家英国银行在那个周末的早些时候曾试图收购雷曼,但被英国银行业监管部门制止,后者担心收购的风险——最终在雷曼内爆后采取了巴菲特的耐心等待策略。去年,巴克莱以不到20亿美元收购了雷曼的投资银行业务部门及其位于市中心的曼哈顿总部。
相比之下,美国银行收购美林最终花费了190亿美元的股票。这个数字减少是因为在交易宣布到1月1日交易结束期间,美国银行的股票价值锐减了58%。
美国银行的投资者们没有忘记。他们在4月免去了刘易斯董事长一职。刘易斯现在发现自己在纽约和华盛顿都处于论战的中心,论战主要是围绕该银行的信息披露以及监管部门在促成此交易结束中扮演的角色。
有公平意见认为,美国银行从两位投资银行家处获得那个周末的成果,它仅仅付给他们每人每24小时1000万美元的报酬,巴菲特对此意见不以为然。他指出,收购美林这样规模巨大的公司,美国银行需要花数月才能真正了解自己收购的对象。
今年1月对美国银行的第二次救助证明了巴菲特的上述判断。另一件具有讽刺意味的事情是,美国银行现在宣称它当时根本不需要救助。
当然,巴菲特在批评美国银行和刘易斯方面有一些既得权利。伯克希尔持有美国银行三大竞争对手——富国银行(Wells Fargo)、美国合众银行(U.S. Bancorp)以及高盛(Goldman Sachs)——大量的股份。
然而,至于刘易斯为何不能晚一天再收购美林,远不止巴菲特一人对此感到疑惑。分析师布拉德•欣茨(Brad Hintz)在去年9月轻描淡写的描述了此次危机,称鉴于收购者寥寥以及美林资产负债表上的问题,美国银行的出价对美林“有利”。
那么,为何在全球银行挤提的情况下高价收购一家濒临破产的银行?
巴菲特在周二的《财富》会议上表示:“这是个难题,我们留待别人来解开吧。”
译者:熊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