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作者:袁舟
据中国旅游专家分析,奥运会对城市旅游具有“前七后三”的影响力,至少能贯穿 10 年。北京的旅游业也将在奥运之后魅力不减,因为很多人将在奥运之后来到这个城市欣赏名胜古迹和“鸟巢”、“水立方”等奥运场馆。同时,由于奥运的全球推广作用,即使没有了赛事或是场馆因少了体育明星而魅力大减,但大量的海外“文化旅游者”也会到北京来感受当地的传统民俗与人文风情。
那么,这些所谓的“文化旅游者”有哪些特征?而且,什么样的城市是他们最佳的观赏与体验对象呢?
国外旅游研究学者对所谓“文化旅游者”并没有统一的定义,既可指那些传统文化艺术的爱好者,也可是一些四处随便走走、“窥探”风俗人情的旅游者。但总的来说,城市“文化旅游者”具有较高文化层次和丰富的旅游经验,以追求不同、获取精神享受为目的。奥运举办城市为抓住旅游商机,会不遗余力地开发当地旅游资源,大力提高旅游服务和设施的水平。但由于“文化旅游者”审美个性的差异,过度的商业开发─或称旅游泡沫─未必能够满足这个旅游群体的需求。
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旅游中心的研究人员今年在《国际旅游研究学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快乐与日常生活:吸引游客的伦敦新区”的学术论文,认为在下一个奥运主办城市伦敦,有两个街区由于少了旅游开发的刻意雕琢和促销,反而给了海外游客在喧嚣都市里曲径探幽的乐趣。有的游客还因为有了“不经意的发现”而得到愉悦和满足。
这篇论文更指出,体验伦敦城市的日常生活,对大多数“文化旅游者”是一大快事。了解普通人的衣食住行,对海外游客不仅有吸引力,也是满足他们追求不同需求的一种方式。
这两个街区,一个是伦敦中区的伊思林顿(Islington),另一个是位于泰晤士河畔的 Bankside。伊思林顿没有着名的旅游名胜古迹,只有古玩店、书店、服装店、餐馆、酒吧和夜总会,还有一些乔治和维多利亚时代的老房子。虽然当地有开发旅游业、吸引更多游客的倡议,但有关计划并没有得到落实。
Bankside 是着名的莎士比亚环球剧场和泰特现代美术馆的所在地。从泰晤士河边小道,可以欣赏对岸的伦敦城美景。根据研究者的说法,虽然 Bankside 经过改造及随之而来的中产阶级向该地区移居,但其重建却是为了居民的文化消费或房地产增值,而不是为了吸引旅游者。
研究者首先以问卷形式调查了近 400 名两地的海外游客。结果显示,伊思林顿和 Bankside 的整个建筑风格和日常生活氛围,比单个景点更加吸引海外游客。伊思林顿的建筑和都市气氛使海外游客流连忘返,而且他们也喜欢那里的商店、酒吧和咖啡馆。在 Bankside,海外游客欣赏那里的建筑外观、河景和历史氛围的程度,超过了莎士比亚环球剧场和泰特现代美术馆。
此后,研究者又对几十位来自欧美、澳大利亚和非洲的游客做了深度访谈。大部分受访者为设计师、医生、教师和管理顾问等专业人士。访谈的主题包括他们游览伊思林顿和 Bankside 的动机和对两个区的感受。
在伊思林顿受访的游客谈到,他们很喜欢有关这里的一些日常生活细节,如宁静、清洁、比较安全、离城铁近、餐馆和酒吧舒适、伊思林顿在当地口碑很好等。
访问 Bankside 的游客则更多是在访问伦敦塔或塔桥时,在泰晤士河游船上“不经意”发现了这个去处。在描述 Bankside 为何吸引人时,一位游客说,虽然经过了房地产开发,但当地仍然有不少看上去像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老房子。开发者对其“没有重新命名,也没有做现代化的改造,他们只是在做旧房维修工作”。更重要的是,虽然有人认为 Bankside 已成为伦敦一大景点,但海外游客认为该地居民的生活依然悠闲、自在,是一个了解伦敦民俗风情的好地方。
威斯敏斯特大学旅游中心的研究者向正在为奥运做准备的伦敦旅游决策者建议说,开发旅游景点不是吸引旅游者的唯一手段,应多支持商、住、旅游多用途的区域发展。这对那些城中心以外、欠开发的地区尤其有意义。但是,要复制伊思林顿和 Bankside 也并非易事。如果当初按照常规的大规模旅游开发和随之而来的市场营销策略,这两个地方或许就没有今天这样的美誉。因此,他们建议城市的旅游开发应少受供应方的干预,多了解居民和游客等需求方的意见。
参考伊思林顿和 Bankside 的经验,北京奥运之后旅游开发或许也可更多结合历史、民俗与现代文化,实行文化观光与休闲旅游,吸引越来越多的海外“文化旅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