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时代,企业家的精神家园,帮助中国企业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取得成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高端视点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高端视点 >> 前沿 >> 正文

选择性记忆

http://www.newdu.com 2010/6/3 财富 Allan Sl… 参加讨论

    华尔街在抱怨政府干预过多。嗨……这是谁的错?

    作者:Allan Sloan

    没错,联邦政府会干许多蠢事。当然,大家也很容易弄明白,华尔街上的公司为何都在对问题资产救助计划(Troubled Asset Relief Program)退避三舍:为的是规避政府朝令夕改的规定,避免与爱抛头露面的议员打交道。(难道还有不爱抛头露面的议员吗?)不过,这并不能成为华尔街选择自己记忆的借口,因为政府已经拿出了纳税人数以万亿的钱来帮助华尔街起死回生。但在我看来是美国主要金融机构的华尔街却在抱怨说,政府加强监管,制定新的信用卡规则,像沙皇似地对高管薪酬横加干涉,把金融系统搞得一团糟。

    可是,在听信华尔街对上述举措的说法之前,诸位不妨回想一下:在政府出手援救贝尔斯登(Bear Stearns)和美国国际集团(AIG)的债主,并且批准高盛(Goldman Sachs)和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改制为银行类公司以便它们向美联储——以极低的利率——大举借债之际,诸位曾听到过什么“社会主义”的指责吗?

绘图:ROBERT DOMINGUEZ

    让我们再回忆一下华尔街是如何把华盛顿的注意力全部吸引到自己身上的。过去无人关注时,华尔街施放了一个巨大的投机泡沫,它破裂后,几乎使世界金融体系毁于一旦。它还以 30% 的利息和没完没了的收费伤害了广大信用卡用户,却无耻地向业绩最好的员工发放大笔酬金。如今,我们看到这些伤天害理的行为正在遭到报应。

    诸位还应该记得,这场促成令华尔街恨之入骨的自由派民主党人重掌大权的经济衰退,正是金融市场大崩溃引发的。因此,华尔街自己眼下面临的麻烦实际上是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

    由于这次崩溃太严重,假如政府不出手挽救金融业,听任更多的大机构垮台,哪怕经营得再小心的企业也完全有可能倒闭。所以,这些企业也应该对山姆大叔感激涕零。这是毫无疑问的。

    诸位不难理解企业回避问题资产救助计划的动机,因为该计划在布什政府时期向它们提供救助款的条件非常诱人,而现在却用大量的奥巴马式法规制约它们。谁会稀罕这种救助?

    华尔街最大的愿望——也是鄙人最大的担心——是华盛顿今后一门心思搞薪酬沙皇之类的象征性举动,而诸如监管金融衍生品和规定资本充足率等实质性工作却在公众视线之外进行。华尔街一心想再度自行制定规则——而且有可能得逞。更有甚者,由于许多大银行从投资者那里筹集到了资金,并且开始偿还联邦政府给它们的救助贷款,它们正在试图买回财政部当时作为救助条件而获得的认购权证。这些权证——即以固定价格购买固定数量股票的权利——可是纳税人赚点辛苦钱的大好机会啊!

    尽管如此,正如美富律师行(Morrison & Foerster)的艾米•鲍姆加德纳(Amy Baumgardner)向我解释的那样,财政部必须把手里的权证卖回给在今年偿还问题资产救助计划贷款并且愿意履行一套旨在确定公平价格的冗长复杂手续的机构。就是说,财政部会拿到一个在当前市场上公平的价格,但它要低于银行对这些权证的估值。两者之间可能有很大的差距,因为不管华尔街如何筹集资金、如何偿还问题资产救助计划贷款,上述做法仍然是光拿钱、不干活的伎俩,只是形式不同而已。

    最大的救助方式之一是,美联储把短期利率维持在接近于零的水平,而且它决不会体现为某种救援支出。此举有助于美国经济恢复元气,是把利率维持在如此低水平的冠冕堂皇的理由。(但它却伤害了我们当中的储户,不过这是题外话。)然而,维持超低短期利率,有一个没有明言的理由:便于银行用成本低廉的存款再投资于收益高得多的证券,从中获得丰厚利润。

    由此得出了一个讽刺性结论。尽管奥巴马政府不断推出新的法规,如果在偿还问题资产救助计划贷款的大公司当中,有人设法再度使自己陷于严重困境,它们仍然会因为规模太大而不能倒闭。那么,由谁掏钱来救它们?还不是和过去一样,要靠你和我。

    译者:王恩冕

Tags:华尔街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条新闻:
  • 下一条新闻:
  •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