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数据网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数据网 >> 报告、规划 >> 正文

中国制造:过去、现在与未来

http://www.newdu.com 2018/3/6 《国企》杂志 佚名 参加讨论

    综述·现实篇
    “制造大国”的荣耀背后
    中国制造有光荣,也有我们必须清醒认识的现实
    文|秦湛
    8月20日,发改委宣布:日本12家车企零部件和轴承公司串通投标、协商涨价,多次达成价格垄断,严重违反《反垄断法》,合计开罚12亿元人民币,创下中国反垄断史上最高纪录。
    天价罚单消息传出,不少外媒愤愤不平,认为中国政府这是在打着“反垄断法”的牌子,行“排外”之实。其论据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中国本土企业在品牌和技术实力上不如外企,所以不能获得外企目前在中国市场所享受的高溢价。
    国内的争论都围绕“反垄断”,并没有人深究外媒反应的实质。而在外媒看来,这一条不言自明。
    差距
    1999 年以来,我国制造业实现利润连年大幅增长,增幅基本在30%以上,创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持续最长的增长期。中国制造业产值占全球的比重达20%以上,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发动机,“Made In China”逐渐成为了世界范围内的现象。国人也以“中国制造”、“世界工厂”为荣,为中国崛起之标志。这一时期,中国互联网发展迅速,成为全球第一大网。在得天独厚的条件下,中国似乎离“第四次工业革命”更近一些。
    然而,光鲜的“中国制造”背后,存在着不少隐忧。《世界创新竞争力发展报告(2001-2012)》黄皮书显示,中国世界创新竞争力排名为第14位。这一排名与世界第二制造大国不相匹配。
    相对于美国、日本、英国、德国等世界发达的制造业国家,中国制造业在基础材料、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四个方面都有较大的差距。许多产品缺少核心技术,高端装备和关键部件依赖进口。这就造成中国市场上外资企业称雄,即便收取高价,消费者也趋之若鹜。
    发达国家劳动生产率较高。美国每位工人年均创造的GDP近7万美元。而在中国,虽然2001-2010期间年均劳动生产率增速超过10%,但因起点低,仍远远落后于美、日等发达国家。
    制造业结构也存在较大差距。从规模上看,中国制造业成功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而从结构上来看,中国先进制造业特别是服务型制造业的比重明显偏低。有关数据显示,美国的服务型制造企业占所有制造企业的58%,而中国只有2.2%。
    以汽车业为例。长期以来,在“市场换技术”的大旗下,“三大”和“三小”等车企几乎都合资了。但多年之后,市场丢了,技术没换来。即便后来意外地冒出吉利、奇瑞、长城、华晨等一批自主汽车品牌,打破了被跨国公司通吃的僵局,但仍然被限制在市场低端,无法进行汽车企业成长壮大所必需的品牌和利润积累,跨国公司仍然在我国巨大而饥渴的汽车市场上称霸。自主品牌稍微想向中高端市场进步一点,外资品牌只要稍一降价,投资就要打水漂了。
    原东风汽车公司副总工程师程振彪撰文指出,迄今为止,我国虽然能生产汽车,但恰恰不掌握剩余的20%关键性核心零部件自主权。我国自主品牌的研发水平与汽车强国相比大致有10年的差距。大部分自主品牌汽车企业拥有较强的车身开发和整车集成能力,但发动机总成、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开发能力很薄弱,基本上处于技术模仿和追赶阶段,前瞻性的基础研究几乎是空白。
    研发投资的差距也很大。据工信部统计,我国“十五”和“十一五”期间,国家对汽车产业的科技投入不足30亿元,美国对“新一代汽车伙伴计划”、“自由车计划”等项目的投入则高达百亿美元。企业层面,我国各大汽车企业集团在研发投入的强度上,与跨国汽车公司的差距也很大。近年,我国整车企业研发投入占其销售额的比例大致为2%,而世界主要汽车集团平均约为5%。
    人才方面,世界主要的汽车强国,汽车行业从业人员受过高等教育者占比高达30%左右,而我国目前还不到15%。世界主要汽车集团的研发人员占其职工总人数的比例一般在10%以上,而我国除上汽接近这个水平外,大部分车企研发人员占比都较低。
    汽车业另外一个差距,就是市场竞争力很弱,在国际市场上基本上没有什么影响力,世界市场份额、营利能力、员工劳动生产效率等都不如人。究其原因,是因为我国汽车企业处于价值链低端,品牌溢价不高,作为汽车业利润主要来源的服务业务板块未能得到发展,甚至是一片空白。
    今年《财富》世界500强中,上汽集团首次进入前一百名之内,着实激励了好多看客。但不容忽视的是,上汽集团2013年度合并报表营业收入达到920.24亿美元,利润只有40.34亿美元;而丰田汽车营业收入2564.54亿美元,利润达到181.98亿美元。无论从规模还是营利能力上看,上汽集团都远不如丰田汽车。这还是丰田汽车今年排名降了一位的结果。
    由于大多数产业真正的核心技术并没有掌握在中国人的手中,我们的企业只能分配到极低的利润,导致中上游的企业拼命压榨下游企业的利润空间,让下游的供应企业得不到长足发展,从而不能建立起强大的供应体系。这也是整个产业的供应体系不能密切互动的根本之所在。
    挑战
    在受困于内在弱点的同时,中国制造业还面临一系列重大的现实挑战。
    国际方面,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重创了世界众多国家的经济。发达国家为保护本国利益,推行新贸易保护主义,通过非关税限制的行政法律措施和对弱势的工农业部门给予补贴,以达到限制进口、鼓励出口、保护其既有市场的目的,对中国制造业出口不利。现在,非关税壁垒已经取代关税壁垒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形式。同时,以环境保护为名筑起的“绿色壁垒”,凭借技术优势构建的“技术壁垒”,以及严格的产品准入条件、严格的技术认证和特殊的对外贸易管理和反倾销等,形成了新一轮世界范围内的产业革命和产业竞争。
    2013年,我国遭受贸易救济调查89起,涉案金额36亿美元,并成为美国337调查最大受害国之一。未来,我国与发达国家的经济贸易摩擦很可能更为激烈。
    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归战略,力图抢占高端市场。美国先后制定了“重振美国制造业框架”、“先进制造伙伴计划”和“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并设立了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数字制造和设计创新中心等先进制造技术研发创新中心;德国政府推出了“‘工业4.0’战略”;欧盟国家提出的“再制造化”目标是将工业占GDP的比重从现在的15.1%到2020年提升至20%。为了保持先进制造业优势,发达国家牢牢控制高科技产品出口,中国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难度更大。
    由于一些国家在关键领域掌握核心技术,从而掌握着标准制定的话语权和整体设计的主动权。“以西屋公司三代核电AP1000来说,虽然第一套装备是在中国制造,但设计和标准都由西屋公司来制定。现阶段,我们只能做个参与者。”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蔡惟慈说。
    另外,越南、缅甸、印度等东南亚新兴经济体开始依靠资源、劳动力等优势吸纳低端制造业,重走中国制造业老路,侵蚀中低端制造业市场。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大量转移到这些国家。
    在国内,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阶段,国民经济潜在增长率趋于下降,一些行业生产已接近或达到历史峰值,过度依赖投资拉动和规模扩张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宏观上,中国宏观经济减速,跌破8%,被认为是“软着陆”。但在微观层面,制造业企业的危机却是生与死的抉择。在钢铁、工程机械、造船等基础行业,许多“巨无霸”步入了前所未有的调整期。一些领域的央企这种“大象”企业正力求“挺过寒冬”,许多中小型的“虾米”企业处境更是堪忧。
    可以说,中国制造业已经陷入“前有强敌、后有追兵”的危险境地。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Tags:中国制造:过去、现在与未来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数据列表
没有相关数据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数据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数据
经济数据网栏目导航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