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产业投资周期长,加之目前养老市场还在培育,企业运营压力很大。”合众人寿不动产投资事业部负责投资管理的王晓霞告诉记者,养老产业是公司的投资重点,他们已在武汉、沈阳、南宁、合肥、济南投资5个养老社区,目前武汉的项目投入运营,示范效果明显。
王晓霞坦言,地方和部门陆续出台一系列文件,在土地、税收、财政补贴等方面给养老机构提供了不少优惠政策,但享受对象多限于政府办养老机构和非营利性养老机构,民间养老机构能享受到的很少。如果政策红利不能兑现,就会影响民企的投资信心。还有,现行的医保报销政策,对异地养老形成障碍。政策问题不解决,也会制约民间养老机构发展。
民企身份难获认同,明里暗里歧视政策多
有些地方的项目招投标就像“萝卜招聘”,表面看对所有企业一视同仁,但会从企业资质、项目经验、人员组成等方面设置各种条件,转了一圈最终民间资本还是被挤出局
环保项目投资与地方政府打交道多,虽然地方政府对民营资本貌似欢迎,但过多的限制条件,以及明里暗里的歧视政策,阻碍了民营资本投向环保产业的步伐。
一位环保民营企业老板告诉记者,去年,东部某县一个10万吨供水项目招标中,很多参与投标企业被问到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们是不是国有企业?”在政府的招商公告中,也标明要“优先考虑国有企业”。这些或明或暗的歧视,让大部分准备参与的非国有企业都退出了竞争,最终由一家国企中标。
一些民企反映,有些地方的项目招投标就像“萝卜招聘”,表面看对所有企业一视同仁,但会从企业资质、项目经验、人员组成等方面设置各种条件,“旋转门”最终将民间资本挤出去。比如,一个环保项目的招投标准备,往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企业需要进行前期考察、论证、测算,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如果一开始就不能与国有企业公平竞争,哪个民营企业愿意冒这样的风险?
更让民企感到无语的是,有的政府部门甚至干脆以公文的形式,推荐国有企业参与环保项目招投标。去年11月,住建部村镇建设司发函,初步确定在100个县(市、区)开展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协调了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予以长期低息金融贷款支持。同时,组织号称“有积极性、有经验和技术”的中车集团山东华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首创股份有限公司、北控水务集团等3家大型国企参与,直接把民营企业“关”在了门外。
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村庄污水处理率仅为7%,跟城镇99.1%的污水处理率差距很大,预计2017年农村污水处理潜在市场规模将超过400亿元。我国农村污水治理是一块短板,民企普遍看好这片“蓝海”。“企业参与项目是否有基础、有实力,应该交给市场去判断,而不是政府做决定,上来就把民企排除在外。”一些民企表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认为,民企投资的制度性交易成本过高,市场预期不稳定,导致民间资本投资意愿降低。再加上一些“玻璃门”和“弹簧门”,使民间资本可投资的领域“缩水”。
有些盈利前景好的行业和项目,其投资基本由政府包揽,经营多为行业垄断,对于民间资本,或是政府有严格的准入管制,或是存在较高的资本门槛及苛刻的技术限制,对第三产业的民间投资产生挤出效应。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