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经济学读书 >> 正文

刘国光:《八〇年代:中国经济学人的光荣与梦想》序言

http://www.newdu.com 2018/3/9 爱思想 刘国光 参加讨论

    柳红请我为她的书写序。为人写书序是一件严肃的事情。斟酌再三,不是要不要写,而是如何写。
    这本书里的文章,我陆陆续续地读过一些,它把我带回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很多事件是我亲身参与、经历的,也有我忘记的事情;很多人物都是我熟悉的,有师友,有同事,有学生,其中一些已经过世了。柳红告诉我,我是她所采访的经济学家中最年长的人。长江后浪推前浪,这就是历史。
    《八〇年代:中国经济学人的光荣与梦想》讲的是改革初期中国经济学家对于经济改革的影响和贡献,特别是以北京地区为主的经济学家。在前年,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前后,出版过很多纪念文集和相关的书,总有上百种。与那些书相比较,柳红的书给我留下两个深刻印象:其一,聚焦在80年代,然而又没有完全孤立地谈80年代。通过写老一代经济学家,让人们看到了80年代以至更久远的历史的延续。老一代,不论参加革命时间早晚,受教育程度高低,都经历过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前,及1949年以后到改革开放之前的经济生活;经历过中国在50年代前后的社会制度转型,也意识到这个新社会制度中的某些体制框架还要再度转型。这一个个经济学家个体,他们的背景,以及对80年代改革的参与,反映出了历史的传承性。这如同经济研究的对象——以老百姓的衣食住行为前提的国民经济运行,像河水一样绵延不断。其二,仔细阅读这本书,会发现80年代的经济学家,老年的也好,中年的也好,青年的也好,他们思考问题的深度、范围,他们的语言、思想,还有社会责任感、使命感、人格精神,都是很难超越的。9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的继续推进,经济学研究在一些方面有很大进步、深化,但更大程度是在技术层面上的进展,以及经济学家在社会层面上的分化。我在这里并不是说80年代的经济学家有多么了不起,而是在讲,那是中国经济学家的智慧经过长时间积聚之后的爆发,经过长久压抑之后的显现,经过长期封闭之后的开放,其力度和精彩非同一般。熟悉中国历史的人,会羡慕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80年代的经济学界,就有百家争鸣之态。每天有新思想涌现,有新名字涌现;老当益壮,后生可畏,打破论资排辈,没有功名利禄。感谢柳红认真地将它们一一记录下来。
    人们常说,历史是一面镜子。奇怪的是,活在当下的人不愿意面对历史的镜子,有的人可能太忙了,有的人可能太傲了,有的人可能自卑,这都好说。我认为还有一种情况,这面镜子不仅照出底细,还有内心深处不愿面对的事实。中国文人、草民都珍惜历史,不然为什么会有家谱呢?中国经济学界经久不衰,其实也有一个经济学界的家谱,柳红为这个家谱做了初步的工作。不要小看家谱,其意义不是一个家庭脉络的记载,而是一个社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历史的缩影。
    2010年8月20日
    (刘国光,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名誉理事长及其评奖委员会主任委员。生于1923年,江苏人,1946年毕业于云南昆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经济系。1982—1993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Tags:刘国光,《八〇年代,中国经济学人的光荣与梦想》序言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