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国际资本形成与经济发展》
书籍简介:《国际资本形成与经济发展》,叶初升著,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该书以资本形成理论为研究的逻辑起点,在“全球经济”的思维层面上把发展经济理论与国际经济学理论结合起来,从不断变化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发展中国家的客观实际出发,将国际资本作为一个有别于国内资本的独立变量内生化,较为系统、深入地考察和分析了经济金融化、经济全球化背景中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资本形成及其经济绩效与金融风险问题。
在新的时期,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践呼唤着发展经济学的资本形成理论和利用外资理论有新的发展,在与国际经济学理论的视界融合中,去探究发展中国家国内资本形成、国际资本流人与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武汉大学叶初升博士的论著《国际资本形成与经济发展》,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而有益的尝试。
该书在如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大胆的理论创新:
第一, 在发展经济学与国际经济学的理论融合中,把研究发展中国家资本形成的金融化与研究资本形成的国际化结合起来,从而避免了传统的发展经济学理论在反映资本形成的金融化和国际化两种发展趋势上彼此分离的缺憾? 在传统的发展经济学理论中,以麦金农和肖为代表的金融发展理论,注重研究发展中国家资本形成的金融化,而对资本形成国际化问题关注较少; 以钱纳里和斯特劳特的“ 两缺口模型”为基本范式的利用外资理论, 重视研究发展中国家资本形成的国际化问题,而基本上没有涉及国际资本金融化及发展中国家资本形成的金融化问题。该书试图在发展经济学与国际经济学的理论融合中,去探究资本形成金融化与国际化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从而形成了不同于大多数国际资本流动研究文献的独特的研究视角。
第二,提出了“ 国际资本形成” 新概念,并从经济金融化和经济全球化历史演进中把握国际资本形成发展变化规律及其时代特征。一般而言,储蓄和投资作为资本形成的两个环节,可能全部存在于一国之内,也可能跨越国界。该书前者称为国内资本形成,而把后者称之为国际资本形成。作者认为,经济金融化在纵向层次上往深度推进,经济全球化则在横向层面上向广度扩张,它们相互交融的历史进程决定着国际资本形成的方式、结构、性质及其演变;当今发展中国家融人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资本形成之中,其经济绩效取决于它所在国际资本形成过程中所面临的矛盾状态及其解决方式。
第三, 克服了以往研究中多少存在的将发达国家资本输出、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和国际资本流动三者相分割的思维定势,从三种视角融合中去探索经济金融化、经济全球化背景中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形成问题。在经济学体系中,关于国际资本问题主要有三种分析思路: 政治经济学的资本输出理论侧重于国际资本的供给方面;发展经济学的利用外资理论侧重于国际资本的需求方面;国际经济学的国际资本流动理论则专注于国际资本流动的动力机制及经济绩效。该书以资本形成为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在“ 国际资本形成” 的分析框架中,把发达国家资本输出、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以及由此构成的国际资本流动统一起来,以“ 发展中国家融人国际资本形成”的新思维重新审视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问题,从而避免了单一思维视角的局限。
第四,突破了发展经济学“两缺口模型”传统,根据经济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的新形势,考察和分析了国际资本的金融化特征及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金融安全的关系,从而在发展经济学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的扩展和转换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两缺口模型”分析的是官方资本占主导地位、有较大优惠性和较强稳定性、长期性的国际资本,而金融全球化背景下流入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资本, 在内在构成、“ 超主权”流动及“异质性”等方面与20 世纪五、六十年代进入发展中国家的外援或外资有很大的区别。在作者看来,发展经济学应该转换视角,站在全球经济的层面上,分析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融人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资本形成问题,而不是开放经济中简单的利用外资问题。
当然, 面对经济全球化、金融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国际资本形成与经济发展关系,这样一个前沿性、综合性极强的课题,作为一个阶段性的研究成果, 难免会存在一些不足和缺憾。但总体而言,该书内容充实、逻辑严谨、观点鲜明、富有新意,是一部发展经济学佳作。
(节选自《评<国际资本形成与经济发展>》,原文载于《经济学动态》2004年第11期,作者谭崇台)
Tags:评《国际资本形成与经济发展》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