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经济学读书 >> 正文

财富再分配的实质

http://www.newdu.com 2018/3/16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著作简介:《财富再分配》,托马斯•皮凯蒂著,格致出版社,2017年04月出版。财富再分配理论的诞生源自经济学家们对下列几个方面的思索:造成不平等的原因、再分配的机制、公正再分配的性质以及引起再分配集体选择的行为。该书正是演示了这些不同的理论和思想是如何以一种协调的方式走到同一个框架内,并提出一个全面的再分配方案。对再分配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再分配曾经、现在以及未来将继续引发的一系列物质与精神上的矛盾,尤其是理解各种不平等模式与相关方的不同认识又是如何决定了围绕公正再分配而产生的种种矛盾与冲突。该书为《21世纪资本论》提供了再分配理论的微观基础,回溯了皮凯蒂财富再分配思想的源起。
    马克思早就指出,资本的灵魂是追逐剩余价值,随着资本的无限积累,资本产出比不断提高,最后会导致资本的平均利润率下降。马克思从平均利润率的下降中,看到的是技术进步、社会化大生产,总供给的能力越来越大,但在资本私人占有导致的分配格局下,所形成的总需求吸纳不了总供给,这就会不断引发经济危机。如果不打破资本的私人占有,那么工人的工资若在这样的水平上,资本的回报率就会下降,平均利润也要下降,资本主义的末路就要到来。
    其实,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爆发,背后的实质原因是全球经济的非均衡,即全球在当前收入分配之下所形成的总需求无法吸纳总供给。从这个角度看,马克思的理论并没有过时。皮凯蒂认为,后来有一段历史很有意思,技术进步超乎想象,资本的回报或者资本的平均利润率没有下降,二战之后,社会保障等公共政策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还有一个大的进展,就是随着技术进步、产业转型,人力资本投资重要性提高,于是各国开始普及国民教育。在这个背景下,西方迅速出现了中产阶级,并不断扩张。这些是马克思的时代所没有的现象。
    随着社会制度、技术、人力资本均有所改进,于是出现了第四个大思想家,库兹涅茨。库兹涅茨观察二战期间和二战以后一直到1975年这一段时期,这段时期也被称为“光荣三十年”。库兹涅茨给了大家一个美好的未来,当一个国家经济起飞时,会出现收入差距的拉大,但是,不用担心,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增长,收入差距大到一定程度,自然会从高端下来,这是经济规律。
    半个多世纪后,皮凯蒂考察18世纪到21世纪人类300年的历史,发现库兹涅茨的结论是短暂的。《21世纪资本论》有一个非常宏大的历史视角,夯实了300年财富和收入分配的数据,并在此基础上揭示了,资本的回报率高于经济增长率,高于劳动收入增长率,收入差距的扩大是必然趋势。财富再分配是人类社会继续前进的必要条件。《21世纪资本论》的出版和发行是空前成功的,皮凯蒂一举成名。现在我们回过头去看他当年的博士论文《财富再分配》,又会发现什么呢?
    财富再分配是公共经济学领域的重要课题,它涉及两类主要问题。一类是自由竞争的市场体系如何达到帕累托最优?达到这样一种最优的前提条件是否存在,如果不存在,公共政策作为的空间何在?比如,因为市场外部性的存在,非充分竞争的存在,即市场失灵情况的存在,市场机制本身无法达到最优的一般均衡状态。这时,公共政策如何干预市场行为,使其满足帕累托最优所要求的条件,使经济达到自由竞争的帕累托最优。另外一类问题是,自由竞争的帕累托最优无视因个人能力差异所带来的收入差距,这类收入差距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可能导致宏观经济总供求的非均衡。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迟迟不能复苏,这与全球收入差距的扩大有关。
    简单讲,就是在现有全球收入分配基础上所形成的全球总需求吸纳不了全球总供给,全球产能过剩到处蔓延,不得不借助于量化宽松等货币手段创造需求,来吸收剩余产能。
    同时,自由竞争的市场均衡有时并不符合政治角度看的公平性和建立在一定价值判断基础上的合理性。2016年英国脱欧和美国总统选举所表现出来的社会分化,再一次说明财富的再分配是何等的重要。因此,从纯粹公平的角度、政治的角度,讨论财富和收入的再分配问题就被提出来了。
    在本书中,皮凯蒂试图建立一个严密、统一、全新的财富再分配理论研究框架,分析该领域的四大基本问题:在市场机制下,社会不公平,分配与再分配,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促进再分配的最优市场机制和体制是什么?如何确定对社会劳动力和财富的再分配是否公平?政治机制和经济结构如何决定再分配能够有效地进行?本书研究的目的就是要揭示四大财富分配与再分配问题的本质,利用市场失灵理论、信息非对称理论、社会选择等理论的最新发展成果,借助统一理论框架探索公平与效率如何在一定的市场机制、政治体制、规范性判断和政策工具之下达到协调、均衡的路径。
    本书再次显示了皮凯蒂现代经济学和数理经济学的厚实功底,显示了他对经济社会大问题的关注。这些研究成果对他日后在收入分配领域的诸多研究成果具有基础性意义,对于他20年之后发表《21世纪资本论》同样具有基础性意义。
    (节选自《财富再分配的实质》,原文载于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作者袁志刚)

Tags:财富再分配的实质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