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经济学读书 >> 正文

史论交融 宏微相济——《苏联经济思想史》评介

http://www.newdu.com 2018/3/16 《经济学动态》 佚名 参加讨论

    著作简介:《苏联经济思想史》,向祖文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09月出版。该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文本解读的形式,研究和总结了苏联经济理论产生、形成及发展的历史过程:以经济学领域“学者排队”为主线,进行系统的梳理和评述,再现了苏联经济思想史上比较重要的人物及其理论思维行程。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向祖文编审撰写的《 苏联经济思想史》(以下简称《 思想史》)一书已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文本解读的形式研究和总结了前苏联70多年经济理论产生、形成及其发展的历史过程;以经济学“人物排队”为主要思路,进行系统的梳理和评述,再现了在前苏联经济思上起过比较重要作用的人物及其思维行程。作者的写作态度是严肃认真的,从选题、策划写作大纲、收集资料、着手写作,而后不断修改、补充,数易其稿,直至出版,历时5年。为写作《 思想史》,作者博览群书,深刻思考,在学术理论上与20世纪前苏联的主要经济学家接近,挖掘他们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并加以科学评述。作者耗费了不少的心血和汗水,才有今天的佳作问世。《思想史》一书的成功之处很多,概其要可以分为以下两点来谈。
    1. 选题新颖 意义深远。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以后,社会主义阵营不复存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转入低潮。历史经验证明,革命在遭到挫折和处于低潮的时期,正是新的革命理论孕育和成熟的时期。中央要求认真研究苏联剧变的深层次原因,这是当代哲学社会科学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一个世纪难题,因为它涉及国际共运的兴衰浮沉和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20多年来,广大理论工作者遵照中央的指示精神,对前苏联兴亡史展开系统、全面、深入的分析与研究,认真总结苏联解体的原因和教训。如果说,这一研究的起始阶段,大部分著述还停留在广泛收集整理资料、客观介绍情况方面,那么这些年来,对前苏联兴亡史的研究正在向纵深演进,开始从表象研究转向实质研究,在一些问题上有重要理论突破,学术影响很好。《思想史》正是在这种学术氛围下产生的。该书可以被视为从经济理论的角度解读苏联解体的原因。作者认为,前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曾走过十分艰难的历程。在这一客观环境中涌现出的一些经济学家,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进行了长期的艰苦探索。他们对前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总体考察和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的设想,对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我们对这些经济学家提出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应该采取一分为二的态度,一方面,我们应该看到,在前苏联领导人错误思想指导下,前苏联经济理论有许多歪曲和割裂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地方,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前苏联经济理论确实也有一些符合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地方,甚至在某些方面还充实了马克思主义的经济思想。我们要循着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紧密结合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对前苏联各个历史时期出现的经济理论行系统的梳理、总结和研究,弄清前苏联经济理论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一方面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经验教训,系统地清理已被实践所证明的错误教条,坚持和发展已被实践所证明是正确的理论。另一方面,随着俄罗斯政治经济转轨,过去为了某种政治需要而封存的历史档案材料逐渐解密,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背景资料,我们从中可以了解当初有关学者真实的经济思想和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真伪以及理论和实践之间的相互关系,这对我们提高和深化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 框架设计 自成体系。选择什么样的体系模式,才能将前苏联经济学的产生、形成及其发展的历史,科学、准确、全面地展现出来? 这是研究前苏联经济思想史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本书的主线是研究自十月革命以来前苏联经济思想发展和演变的轨迹,再现各个时期前苏联领导人物和普通经济学家具体而又系统的经济思想。这个选题内容复杂,头绪纷繁。为了叙述清楚,脉络清晰,全书采用了人物排队结构、时期结构和专题研究结构“三结合”的研究方法。由于本书侧重研究在前苏联经济思想史上起过比较重要作用的人物及其理论思维行程,所以在叙述上,主要采用了“人物排队”结构。前苏联经济思想史上,即使对某一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有过一些探索,做过一点贡献、补充或创新发展的人,本书都尽量纳入,并把它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给予恰当的评价。这有利于读者了解前苏联经济理论发展史中究竟有哪些流派和代表人物,这些代表人物究竟有哪些经济观点。人物排队的叙述方法往往不能揭示前苏联经济学产生、形成及其发展的总过程,不能反映前苏联经济理论发展的全貌。为克服这一缺陷,作者在叙述中又适当采用了时期结构和专题结构。这种结构有一条贯穿始终的主线,可以把前苏联经济学发展的几个要素:代表人物、理论观点、时代背景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读者对前苏联经济学中某些基本经济理论产生、形成及其发展过程有一个总体了解。按照这一思路,在奠基篇重点阐释了列宁在他生命最后七年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在探索篇,主要论述了前苏联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的准备、孕育、演绎、发展阶段和初步形成的过程。在变革篇重点论述了前苏联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前苏联所有制理论和计划与市场关系的理论,前苏联的经济改革理论等。由于采用了上述“三位一体”的研究方法,使该成果逻辑严密、环环相扣、有条不紊、层次感强,符合学术规范。全书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初步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
    《思想史》的作者,正是本着严肃、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从事这部书稿写作的。经济思想史是一门交叉学科,它涉及经济学和历史学的研究成果。作者在这两个领域的知识是很丰富的,有很好的基础,同时,作者曾在对象国长期从事外交工作,这为他广泛收集第一手资料提供了充裕的时间和广阔的空间。作者驾驭文献资料的能力是很强的。书中涉及的前苏联早期到苏联解体期间众多领袖人物和普通经济学家的经济思想,纵横交错,头绪纷繁,如何对这些庞杂的思想理论资料进行加工整理,使之自成体系,这对作者是一个重大考验。从书中大量注释和列举的参考书目来看,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广泛收集各种资料,其中包括各种文献和档案、学术专著等,非常全面。但该书又不是这些理论资料和实际资料的机械汇集,作者对这些资料进行筛选加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钩沉索隐,纵横比较,从中提炼出有价值的东西,创造性地运用于写作过程,从而作到了有史有论,史论结合,有述有评,评述交织,读后使人感到脉络清晰,栩栩如生,不枯燥乏味,不陈旧呆板。这种别具匠心地运用学术资料的艺术令人叹服。本书不要求面面俱到介绍前苏联各种经济理论观点,而是把重点放在对前苏联经济理论进行科学总结和理论概括方面,力求对所论述的问题必须“新”而有所创造。这是一个难题。因为前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是不成熟的,它只有70多年的历史。 因此要对该学科的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进行理论概括,做出科学的结论是比较困难的。同时前苏联一些经济学家的观点十分陈旧,已经过时,不能简单沿用,而国内研究也刚刚起步,资料缺乏,研究机构和人员很少,成果甚微。这种局面必须改变,必须克服困难,有所作为。
    (节选自《史论交融 宏微相济——〈苏联经济思想史〉评介》,原文载于《经济学动态》,作者张锦冬)

Tags:史论交融,宏微相济,《苏联经济思想史》评介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