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经济学读书 >> 正文

中国通货膨胀主要影响因素的判定与阐释

http://www.newdu.com 2018/3/16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佚名 参加讨论

    现实经济中通货膨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识别不同因素对通货膨胀影响的相对重要程度对于中央银行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了过剩流动性、需求拉动、成本推动,以及国外通胀传递四类因素影响通货膨胀的相对重要程度,并对现实经济中通货膨胀的形成机制进行逻辑上的因果关系阐述。实证结果表明:样本期间我国通货膨胀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流动性过剩,需求拉动次之,成本推动排第三,国外通胀传递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最小;在短期内,物价总水平的变化与货币供给和名义利率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究其根源,在现有汇率体制下央行由于巨额外汇储备而向市场被动投放货币以及信贷扩张是造成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过度需求一方面来源于净出口扩大形成巨额外汇储备,而留在国内的庞大的纯购买力;另一方面,样本期间相对宽松的宏观经济环境推动总需求扩张。根据研究结论,针对流动性过剩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1.在人民币形成机制改革不能一蹴而就的情况下,控制流动性最直接、见效最快的手段还是依靠运用调节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操作对象包括央行票据和有价证券,以央行票据为主)、再贴现等措施调节货币供应量,并在通胀预期增强的条件下,采取提高利率的措施,从而达到降低物价总水平的目的。这条建议的依据在于在本文所建立的通货膨胀动态模型中,进入方程的短期经济变量只有货币供应和名义利率。这就说明在短期内,物价总水平的变化与货币供给和名义利率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对于管理物价是有效的。
    2.根据对通货膨胀形成机制的因果关系分析,流动性最主要的一个来源是当前汇率形成机制下,日益扩大的外汇储备使得央行被动向市场投放基础货币,针对这一状况,可以制定并尽快出台实施一系列有利于进口的财政、税收措施扩大进口,适
    当调整出口导向的对外贸易政策,坚持进口和出口并重,充分发挥进口对宏观经济平衡的作用。以此达到逐步改善贸易不平衡的状况,在进口商品种类的选择上,可以大规模扩大对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能源原材料进口。以上措施不仅可以通过减少经常项目顺差从而达到减少外汇储备的目的。还能够降低因出口扩大而形成的纯购买力对国内商品和劳务的竞争。
    3.加快经济转型期的货币化进程,促使大量市场外资源进入市场交易,增加市场对货币的需求。所谓货币化,是指一国国民经济中用货币交易的商品和劳务占其全部产出的比重及其变化过程。自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以来,首先出现了产品的货币化现象,劳动力、农产品、企业资产等大量资源进入市场不断流转,产生了庞大的货币需求;其次是目前正在进行的资产和资源的货币化,包括有价证券、土地、房屋及其他自然资源要素。前面提到2010年底我国的货币指数高达182%,宏观经济也未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而发达国家的货币指数超过90%的高点就掉头往下。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我国转型时期的货币深化增加了对货币的需求。
    4.要根据宏观经济现状,制定合理的信贷政策措施,在通胀预期增强的情况下,防止货币信贷总量扩张,积极配合货币政策实现调控流动性的目标,消除物价走高的货币因素。信贷政策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间接融资居于主导地位、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尤其要根据国家宏观调控和产业政策要求,对金融机构信贷总量和投向实施引导、调控和监督,促使信贷投向不断优化,实现信贷资金优化配置并以此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然而,更深层次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的关键则在于在经济发展方式逐渐转变、经济结构趋于合理的条件下,逐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对汇率失衡进行循序渐进的改革,以减少由外汇储备激增带来的基础货币被动投放并收紧货币供应,从而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国际收支不平衡本质上来说是内部经济结构失衡在对外贸易中的反映。我国产业结构、区域发展等不平衡问题比较突出。对此中央政府已将经济结构调整作为一项重要战略实施多年,当前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的目的就是为经济结构调整赢得时间。因此,在经济发展方式逐渐转变、经济结构趋于合理的条件下,可以逐步推行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实现维持币值稳定和汇率稳定的双重目标。
    针对过度需求,一方面可以通过增加进口降低因出口扩大而形成的纯购买力对国内商品和劳务的竞争,另一方面政府部门要根据宏观经济形势实时转变宏观政策的松紧程度,加强对市场的引导。此外,针对经济中最明显的投资需求扩张,中央银行为了实现维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目标,要持续关注固定资产投资指数,房屋销售价格等指数的变化情况以备对这些指数做出及时的反应。最后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名义汇率和国外价格以及单位劳动成本和生产者价格的短期波动对物价短期变化的影响不显著,但衡量成本推动和国外通胀传递的误差修正项则包含了这些指标过去变化对当前价格的累积影响,货币当局仍需密切关注这些指标的走势。尤其是当它们出现较大波动时,要有针对性地采取监管和治理措施,以避免宏观经济的更大波动。
    作者:傅强、朱映凤 袁晨 单位: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摘自《中国工业经济》(京),2011.5

Tags:中国通货膨胀主要影响因素的判定与阐释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