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人口、资源、劳动经济学 >> 正文

近年来进城农村劳动力的收入差异问题研究综述与启示(下)

http://www.newdu.com 2018/3/7 《经济学动态》2012年第5期 李中建 参加讨论

通过对我国农村劳动力不同就业类型、就业部门的研究,可以发现我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不同于托达罗模型(1969)的特征,在托达罗的转移模型中,城市的劳动力市场是统一的,即使城市存在较高的失业率,预期的高收入仍刺激着农村劳动力不断进入城市,他们在城市不断积累条件和寻找机会以实现正规就业。在中国则由于二元的劳动力市场的存在,农村劳动力即使能够到正规部门就业,也因企业内存在两种身份的歧视,缺乏晋升的空间和同工同酬的制度,正规部门就业并不是所有选择中能实现较高收入的选择项;相反,农村劳动力往往利用自己的人力资本或以关系、乡村网络为代表的社会资本,进入非正规部门就业以谋求更高的收入,或者寻求自我雇佣的方式,以便在城市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并非单纯地等待机会以进入正规部门务工,非正规部门将长期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领域。这些实证研究的结论从一个侧面验证了我国城乡劳动力平等就业的统一劳动力市场尚未真正建立起来,农村劳动力在工作机会获得、同工同酬和福利待遇、职位晋升等方面不具有与城市居民相同的机会,构建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统一劳动力市场的各项政策还需继续深化。
    五、就业稳定性与收入差异
    

    进城农村劳动力作为一个流动中的群体,为了实现更高的收入和保持家庭必要的联系,他们除了不断在城乡之间作“钟摆式”流动外,还会在不同城市之间、同一城市不同行业、企业、岗位之间转换工作。农民工就业的稳定性与其收入的关系同样值得深入研究。黄乾(2009)将农民工群体分为稳定就业与非稳定就业两类,发现稳定就业农民工的平均工资收入水平高于非稳定就业农民工,并且非稳定就业农民工的内部收入差距高于稳定就业农民工,就业的行业、单位所有制、人力资本、性别和就业城市是造成两种就业类型的农民工内部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两类就业群体之间工资差异的40.52%可由禀赋差异得到解释,而59.48%可由禀赋的回报率差异解释。杨肖丽、景再方(2010)根据是否在城市买房、年净收益、外出时间、是否举家迁移等标准将农民工群体分为暂时迁移与永久迁移两组,通过对沈阳市农民工的实证调查发现永久迁移者的消费水平、职业声望和居住方式都显著高于暂时迁移者。
    就业稳定性及迁移模式与收入实则是相互决定的,一方面,对于稳定就业者,雇主因为能够分享人力资本投资的好处愿意对其进行技能培训,并通过稳定其就业岗位和提高报酬,就业的稳定性有助于农民工务工收入的提高;反过来,较高的报酬和晋升空间也能够吸引农村劳动力工作和居住的稳定性。
    六、总结与启示
    

    近年来关于进城农村劳动力收入差异的研究成果日益丰富,实证研究的方法更趋于一致,大量的微观调查数据日益出现,研究视角不断扩展,从原来的性别收入差异,逐步扩展到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就业部门、就业岗位、就业稳定性等维度所引起的收入差异,此领域的研究吸引众多优秀的研究者的加入,有助于揭示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征、把握未来的转移趋势及完善相关社会政策。深化对进城农村劳动力收入差异的研究,可考虑在如下方面加以延伸:
    1.收集和建立动态调查数据。以往的研究一般为对某地或几个城市的截面调查数据,虽然能够反映当下的劳动力收入状况,也能一定程度上探测不同性别、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就业稳定性、岗位等造成的收入差异,但由于缺乏对劳动力就业、培训、收入等变动的动态调查数据,要准确地刻画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过程、未来趋势显得力不从心。虽然建立动态的跟踪数据更费时费力,但其数据的应用将鼓舞人心,也更能细致地反映我国的农村劳动力迁移过程、难度、进展及未来目标。
    2.将更多的进城农村劳动力群体纳入研究视野。前期的研究更多地集中在对农民工这个群体的研究上,由于农村劳动力进城会以多种方式寻求谋生和发展,务工仅仅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由于二元劳动力市场造成的分割,农村劳动力在城镇劳动力市场上处于不利的地位,在各类企业中农民工往往处于最底层,这一现实使得不少农村劳动力将个体户、私营业主等作为其在城市寻求发展的途径,及时将多种就业类型的农村劳动力纳入研究视野,有助于全面把握农村劳动力的流动特征和趋势。
    3.政策建议上要兼顾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研究进城农村劳动力的收入差异的目标,并非要完全消除这些差异,相反,因人力资本、社会资本所导致的收入差异更具有启示意义,也寓示着未来的社会政策方向,在政策建议上要兼顾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从近期看,应引导和规范企业将农村劳动力的培训纳入到职工培训的框架中去,提高农民工的技能,输入地政府要根据居住地原则,加大公共财政投入,使流入本地的农村劳动力与本地居民同等地享受公共就业服务。从中期看,要进一步清理和规范各种针对个体户、私营业主的不合理收费和执法活动,为农村劳动力在城市从事第三产业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实现农村劳动力在城镇的多形态综合发展。从长期看,彻底清理针对农村户口劳动力的就业歧视,并将农村劳动力的教育、医疗、居住等纳入到城市的公共服务体系中去,有步骤地将具有稳定收入来源的农村劳动力转化为市民,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城镇化道路。
    参考文献:
    

    陈钊 万广华 陆铭,2010:《行业间不平等:日益重要的城镇收入差距成因——基于回归方程的分解》,《中国社会科学》第3期。
    黄乾,2009:《两种就业类型农民工工资收入差距的比较研究》,《财经问题研究》第6期。
    黄志岭,2010:《农村迁移劳动力性别工资差异研究》,《农业经济问题》第8期。
    李实 杨修娜,2010:《农民工工资的性别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经济社会体制比较》第5期。
    乔明睿 钱雪亚 姚先国,2009:《劳动力市场分割、户口与城乡就业差异》,《中国人口科学》第1期。
    王美艳,2005:《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性别工资差异》,《经济研究》第12期。
    王德文 蔡昉 张国庆,2008:《农村迁移劳动力就业与工资决定:教育与培训的重要性》,《经济学(季刊)》第4期。
    王子 叶静怡,2009:《农民工工作经验和工资相互关系的人力资本理论解释》,《经济科学》第1期。
    王天夫 崔晓雄,2010:《行业是如何影响收入的一一基于多层线性模型的分析》,《中国社会科学》第5期。
    王震,2010:《基于分位数回归分解的农民工性别工资差异研究》,《世界经济文汇》第4期。
    姚先国 黄志岭,2008:《人力资本与户籍歧视》,《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6期。
    杨肖丽 景再方,2010:《不同迁移模式下农民工的经济地位与社会地位差异研究》,《经济问题》第8期。
    易君健 耿龙波,2007:《中国农村劳动力迁移过程中的部门选择与性别差异》,《世界经济文汇》第4期。
    张智敏 唐昌海,2009:《从农村高素质群体到城市中边缘者》,《中国农村经济》第2期。
    Meng,Xin(2001),“The informal sector and rural-urban migration:A Chinese case study”,Asian economic Journal.
    Okkerse,L..(2008),“How tO measure labor market effects Of immigration”,Journal Of Economic Surveys 22(1).
    Pedace,R.(2006),“Immigration,labor market mobility, and the earnings Of native-born workers”,American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Sociology 65(2).

Tags:近年来进城农村劳动力的收入差异问题研究综述与启示(下)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