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会计与审计 >> 正文

论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

http://www.newdu.com 2018/3/7 《经济师》2012年第2期 周鑫 参加讨论

摘要:会计信息失真是一个国际性和普遍性问题。文章从四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探讨。通过对国内外会计信息失真的实证分析,阐明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指出会计信息失真所造成的危害,并提出综合治理策略,力求对这一问题有所解决,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对策

会计信息是管理者、投资者、社会公众及政府管理部门改善经营管理、评价财务状况、作出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在微观管理、宏观调控、促进现代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会计信息的真实与否,直接关系到使用者的经济决策是否合理有效。本文就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其治理对策,提出一些粗浅的认识和看法。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
    
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不符合真实性质量要求,不能真实反映经济业务事项的实际发生情况,使会计信息使用者不能了解单位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会计信息失真有两种表现,一是会计信息不实,二是会计信息造假。
    会计信息不实,是指会计人员在遵循会计规范提供会计信息的过程中,由于业务不高、经验不足、主观判断失误以及会计本身的不确定性,造成会计信息与经济活动本来面目之间的出入。
    会计信息造假,是指经济活动中当事人为达到其特定的目的如隐瞒利润、减低甚至偷逃税款、表示营利或偿债能力高强、博取股东信任、刺激股票市价等,经过周密安排而造成的会计信息虚假。
    这两种形式的结果都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但其性质、动机、手段、危害程度等方面有诸多不同,其治理对策自然也就不同,以下分而述之。
    二、会计信息不实的原因及对策
    (一)会计信息不实的原因
    
1.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高。会计人员是会计活动的主体,会计信息是在会计人员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与计量中生成的。由于客观经济活动的一些不确定因素往往需要会计人员进行估计、判断与推理,而不同素质的会计人员进行的估计、判断与推理往往导致不同的结果。因此,一些素质较低的会计人员虽然遵循了会计规范,但由于其认识水平的局限性,不可避免地会使会计数据脱离实际情况,导致会计信息不实。同时,一些素质较低的会计人员可能因为理解偏差而错误运用,甚至会运用会计准则等法规、规章所不允许的会计政策,从而导致会计信息不实。
    2.会计准则、制度不够完善。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许多新的经济情况不断涌现,而相关的制度法规尚未建立健全。截止目前发布实施的十几个具体会计准则,多数还是在上市公司实施,主要是出现什么问题制定什么规范,这种“救火式”的准则制定,远远不足以对新出现经济情况的会计处理作出规范。而且,由于准则、制度等会计规范本身不能完全符合客观实际,由此生成的会计信息与客观实际情况也必然有一定出入,造成信息的不实。
    3.会计自身因素的限制。会计准则、制度规定了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基本规范要求,但是,受会计的某些既定前提与原则的影响和限制,也会造成会计信息不实。如会计工作必须考虑会计信息成本,受成本效益原则限制,就意味着会计信息不可能尽善尽美,必然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实。同时,会计程序与方法的可选择性,使会计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不同的会计程序和方法,在一定情况下又可以变更,自然会产生会计的不准确性,导致会计信息不实。
    4.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一些单位会计机构设置不健全、岗位责任制不明晰、会计工作交接手续不规范、缺乏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和会计监督机制等等,造成账目混乱、账实不符,会计信息不实。
    (二)会计信息不实的治理对策
    
针对以上原因,对治理会计信息不实提出如下对策:
    1.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首先,应严格执行《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只有按照一定条件,通过一定程序取得从业资格的人员才能从事会计工作,把好会计人员的“进门关”。其次,逐步完善统一的具有刚性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加大对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处理力度,以此约束和管制会计人员职业行为。第三,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各单位有责任有义务支持和督促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切实帮助他们提高素质、积累经验、更新知识。
    2.健全完善会计规范体系。我国已有比较完善的统一会计制度体系,但随着旧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向新的市场经济体制,许多新的经济情况出现,需要逐步制定完善指导会计实务的会计准则体系。会计准则的制定,应注意可操作性,要避免准则应用的主观随意性,缩小会计信息与客观实际情况的出入,增强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会计准则发布实施,配套的指南、讲解应当明确、详尽,避免会计人员在应用中的理解歧义,使其正确理解准则,据以进行会计处理。
    3.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各单位应当根据新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大力加强内部管理,做好扎实的基础工作,如建立健全内部牵制制度、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和会计机构内部稽核制度,建立健全财产物资的收发领退和保管制度,定期的财产清查制度,建立健全原始凭证的登记、保管制度等等,从而使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有一个坚实的基础,避免会计信息不实情况的出现。
    三、会计信息造假的原因及对策
    (一)会计作息造假的原因
    
1.转移国有资产和利润。这存在于某些国有企业,在国有企业中,国家与地方,企业与职工个人存在不同的利益驱动,不可避免地发生各种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而各行为主体普遍存在利己动机。于是,代表国家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以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为目标,而地方政府与企业、企业与其职工则以其各自的集团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这种利益上的矛盾,就会造成各行为主体合谋的会计信息造假,结果是国有资产和利润被企业和个人所侵蚀。
    2.偷逃税款。这主要存在于一些效益好的企业和一些私营企业。这些企业采用账外设账、账外经营等非法手段,少列营业收入和利润,或是利用财务会计制度与税法之间的差异,采用税法所不允许的会计处理方法,名为避税,实为逃税,从而达到其减小税负的目的。
    3.管理人员自身利益的驱动。长期以来,许多地方和部门将利润、产值等指标作为考核干部和管理人员的重要依据,用以评价其在经济管理活动中作出的成绩,并辅有职位晋升等行政激励手段。于是,一些单位管理人员在会计数据上弄虚作假,用以制造“政绩”来达到其保位、晋升的目的,从而造成“数字出官。官出数字”的不正常现象。而对会计数据的真实与否不闻不问,从而诱发企业的造假行为。
    4.责任承担主体不明。长期以来,对于会计信息质量的责任承担,往往是单位负责人、会计人员、其他人员人人负责,到头来无人负责的局面,甚至有该负责的逍遥法外、不该负责的成为“替罪羊”的不正常现象。这种责任不明的状况,使造假者可以钻法规制度的空子,逃避法律责任的承担,从而放纵了其造假行为。
    5.约束与监督机制弱化,法律制度约束不力。对于会计行为的约束监督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单位内部监督,二是外部监督。而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单位内部监督由于小集团利益的驱动,会计人员无法真正实施监督等原因,往往形同虚设;外部监督虽然名目繁多,但往往是出于特定目的与利益的行为而流于形式,对于会计信息造假的防范起不到预期的作用。同时,由于法律、制度在一定程度的缺陷,也会使会计信息造假者有机可乘,使一些造假者能够逃避法律的制裁。
    在会计信息造假的上述原因中,转移固定资产和利润、偷逃税款以及为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制造“政绩”是造假者的目的所在,而责任不明、约束监督不力则给了造假者以可乘之机,从而使会计信息失真情况日益严重。

(二)会计信息造假的治理对策
    

    1.改进完善利益分配与激励机制。造假者的主要动机在于取得经济及其他利益,只有改进完善利益分配与激励机制,才能从根本上防止会计信息的造假。一是建立利益分配均衡机制、理顺国家、地方企业及职工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兼顾各方利益。二是改进现行的绩效考核制度,并完善相应的激励机制,对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的考评,不要仅以数字论英雄,而要将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结合起来。
    2.明确会计信息质量责任主体。会计信息的造假,多是在单位负责人的授意指示或强令方式下进行的,或是由于单位负责人疏于管理、监督造成的,而会计人员在单位负责人领导下工作,其经济利益由单位负责人掌握,只得听从单位负责人的吩咐造假,甚至出于个人利益的驱使而伙同造假。因此,修订后的《会计法》明确规定了单位负责人为本单位会计行为和会计信息造假质量的责任主体,规定单位负责人要保证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这就从根本上抓住了问题的关键,使单位负责人因为其责任所在而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止会计违法事件的发生。
    3.加强内部控制和内部监督。新《会计法》规定了单位必须建立会计监督制度,会计机构内部要建立稽核制度和内部牵制制度,这些都是控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和内部监督,可以防止单位内部、会计机构内部造假舞弊的可能性,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4.强化对会计工作的外部监督管理。由于会计信息造假多是出于单位的小集团利益,而会计人员又是单位内部的管理人员,所以防止会计信息的造假,单靠单位内部的监督机制是不可能做到的,重点还是应该强化对会计工作的外部监管,提高监管的力度和权威性,使监管有足够的威慑力。
    一是健全完善政府监督职能。可以有效防范其以转移国家财产偷逃税收等目的的会计信息造假。
    二是进一步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特别是国家审计、税务部门对有关单位的监督检查。我国已建立起的上市公司和国有企业年度报表的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有效制止和防范了会计数据的弄虚作假,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今后可以进一步扩大中介机构的审计范围。
    三是推行会计委派制度。这对强化会计的外部监督制约机构,防止会计造假,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可以起到积极作用。
    5.加强执法力度,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治。认真贯彻落实《会计法》,从重从严惩治会计信息造假的违法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作者单位: 山西西山煤电股份有限公司)

Tags:论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