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城市、区域、环境经济学 >> 正文

中国世界遗产旅游研究综述

http://www.newdu.com 2018/3/8 《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第35期 陈蓓蕾 参加讨论

摘要:世界遗产是人类文明的象征,倍受业界学者的关注。总结了世界遗产相关的研究主要围绕世界遗产开发、世界遗产保护及可持续发展、世界遗产经营管理、世界遗产旅游者行为感知四方面展开,指出世界遗产保护及可持续发展将会是今后研究最为热点的领域。
    关键词:世界遗产,遗产开发,遗产管理,遗产保护,旅游者行为

引言
    

    世界遗产是人类文明的象征,是文明史上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的积累和沉淀。截至目前,中国共有世界遗产41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26处,世界自然遗产8处,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4处,文化景观3处。近年来,国内兴起世界遗产旅游的热潮,遗产价值、遗产开发、遗产保护、遗产管理等一系列与世界遗产相关的话题愈发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与世界遗产相关的课题也成为学者研究的热点。
    本文以1994年以来国内学者对世界遗产地的学术研究为基础,通过中国知网对“世界遗产”和“旅游”作为关键字进行核心文献的检索,共搜索出相关文献459篇,文献研究内容涉及世界遗产开发、世界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世界遗产经营管理、世界遗产旅游者行为四大领域。
    一、世界遗产开发
    
遗产开发是世界遗产价值凸显的有效方式,世界遗产开发模式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学者的研究热点。梁学成(2006)指出,世界遗产的旅游价值开发不能按照市场化的方式向旅游产品方向转变,不然会造成旅游价值取代遗产价值的后果,引起世界遗产核心价值——真实性和完整性的丧失,遗产资源应进行多方面的价值挖掘,并提出以基于旅游价值的五种开发模式。傅才武、陈庚(2010)指出,物质文化保护遗产有博物馆式保护与产业开发模式、大遗址保护与整体开发模式、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模式、城市历史街区开发模式、村落开发模式五种模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有民俗博物馆保护与开发模式、节庆文化保护与开发、特色餐饮开发模式、演艺开发模式、主题公园开发模式、物化产品开发模式、影视开发模式七种类型。
    世界遗产旅游产品的开发也是世界遗产开发的重点内容之一,陈金华等(2006)以世界遗产——武夷山为例,分析其旅游线路现状,指出旅游线路及经营所出现的问题,并根据旅游线路设计的原则,提出创新的旅游线路方案。梁学成(2010)认为,多元化的旅游产品是文化遗产资源开发的必然选择。周永振(2010)将内蒙古文化旅游产品按照客观真实旅游体验、结构性真实旅游体验、舞台化真实旅游体验、存在性真实旅游体验四类划分,并描述了内蒙古文化旅游的发展现状,提出提升草原文化品牌建设、注意文化产品组合、注重文化真实性与旅游者真实体验相结合的开发策略。
    二、世界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世界遗产是大自然的恩赐,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世界遗产保护是世界遗产管理和发展的重中之重。国内学者在世界遗产保护方面展开如下相关研究:杨慧(2002)论述了丽江旅游业发展的现状以及为古城风貌所带来的弊端,从古城原始居民、古城建设投资、古城监管机制和法规等角度提出保护丽江古城的相关建议。毛历辛(2004)陈述了世界遗产保护的必要性,指出我国世界遗产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世界遗产保护对策。章剑华(2006)指出,保护是对待文化遗产的首要态度,保护文化遗产的目的是加以利用,开展文化遗产旅游是保护与利用文化遗产的重要途径。孙九霞(2010)认为,旅游是文化遗产保护的一种选择。
    保护和走可持续发展路径是世界遗产发展和管理的必然选择,将有效增强世界遗产地的生命力,延长世界遗产地的生命周期。杨云仙(2010)以世界遗产地庐山为例,根据层次分析法和专家评分法相结合的方法,得出庐山的资源条件要重要于开发条件,并分别从资源条件、自然开发环境条件及社会经济开发环境条件三方面入手提出一系列对策保护庐山的生态环境,促进庐山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同样受到广大学者的青睐,卢松等(2010)建立了古村落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型。该模型从人文系统和生态系统两大角度(分别包括社会文化发展等和总体环境感知等8个维度)入手,对宏村现阶段的可持续旅游发展状况作相关评价。文举(2010)指出地震灾后四川各世界遗产地的损害情况,提出通过黑色旅游的结合等有效手段实现世界遗产地的可持续发展。张辉、袁俊、张萌(2010)认为,实现遗产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仅有科学规划并不够,还必须有强有力的制度及各种管理措施作保障,政府通常可采取经济、教育、法律三方面的手段,展开澳门遗产旅游的利益相关者协调、澳门遗产旅游规划、澳门遗产旅游管理三方面的分析。
    三、世界遗产经营与管理
    
世界遗产的经营管理一直是学者探寻的热点。白宇飞(2010)以美国国家公园的特许经营管理模式为例,分析国内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的特许经营现状,并提出改善特许经营现状的建议。刘长生、简玉峰(2010)通过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经济发展的理论模型的构建,以中国四大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旅游目的地的数据为例,利用优化控制理论建立相关模型。建立旅游产业发展与环境质量的模型。并分析得出,在中国的世界遗产旅游景区中,当生态环境质量较差时,生态环境质量与旅游产业发展存在正相关关系;当生态环境质量较好时,生态环境质量与旅游产业发展存在负相关关系。建立政府环境管理与环境质量关系的模型,并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征收较高的排污费时才能产生优化排污的效果。建立环保部门的污染管制程度与旅游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模型。并得出关于不同投资主题的投资行为差异及其政府行为方式对旅游业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所产生的影响的结论。张辉等(2010)提出建立权威高效的“澳门文化遗产委员会”、采取有效措施协调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加强遗产地旅游环境容量规划和服务设施规划、引入经济管理手段和旅游者教育手段以深化遗产旅游管理。
    四、世界遗产旅游者行为及感知
    
旅游者的行为与世界遗产地的发展息息相关,我国不少学者从旅游者行为与感知的角度对世界遗产展开研究,以期实现世界遗产的保护及世界遗产管理水平的提升。卢松等(2004)以实地调研为基础,以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宏村为例,分别得出古村落以季节性、一般周、黄金周、客流周以及客流日等时间节点的旅游流的特征,从社会自然等因素、遗产景区的管理体制及经营管理水平等角度分析影响客流时间变化的原因。李涛等(2010)以故宫等13处世界遗产旅游地的实地调研数据为样本,采用对应分析法,分析了受访者年龄、学历等因素对经济影响、社会影响、环境影响、文化影响的差异感知。蔡彩云等(2011)从游客的满意度入手,以民居类遗产福建永定土楼为例,通过实地调研等方式,建立目标层和要素层细化评价指标以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IPA法分析得出游客对永定土楼的满意程度感知。邹统钎等(2011)分析游客对于贵州荔波的价值取向及游客需求,提出适合荔波发展的建议。
    此外,国内不少学者对世界遗产地的空间结构有相关研究。如陶伟等(2002)以苏州为例,通过苏州旅游空间结构的节点、通道及域面要素的分析,提出苏州城市旅游空间结构的整体整合和核心整合两种手段。宗晓莲(2005)以丽江古城为例,介绍了古城空间被直接商品化和间接商品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并论述了空间商品化对丽江古城的社会影响、文化影响。有学者对世界遗产地的土地利用展开相关研究。如梁栋栋,陆林(2005)以实地调研为基础,以世界文化遗产西递为例,总结了古村落型旅游地的土地利用特点,并分析了旅游开发前后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及其原因。也有部分学者从法学角度对世界遗产地进行思考。于定明(2007)从法学角度出发,阐述了世界遗产发展旅游业的合理性和合法性,提出应建立有效保护世界遗产的配套制度,世界遗产旅游景点游客容量控制与游客平等观赏权的协调,世界遗产地居民正当合法权益的保护。
    结语
    
从现今关于世界遗产的研究现状看来,关于世界遗产的研究主要集中世界遗产开发、世界遗产经营管理、世界遗产保护及可持续发展、世界遗产旅游者行为感知四个方面。随着人们对世界遗产的认可度的提升,世界遗产地将会迎来更多旅游者的到访,世界遗产的价值也将会受到更多专家学者的关注。由于世界遗产原真性和完整性的本质,今后关于世界遗产的研究将更多集中于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方面,以及更多有关世界遗产旅游地开发、经营管理、及遗产旅游者的行为的研究,必将积极引导世界遗产管理部分的合理性开发,鼓励遗产地旅游者开展生态的、和谐的、环保的遗产地旅游,而其终极目标则是实现世界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陈蓓蕾(1989-),女,浙江苍南人,硕士研究生,从事旅游规划与管理研究。

参考文献:
    
[1]梁学成.对世界遗产的旅游价值分析与开发模式研究[J].旅游学刊,2006,(6):16-22.
    [2]梁学成.多元化旅游产品:文化遗产资源开发的必然选择[J].旅游学刊,2010,(5):9-10.
    [3]陈金华,秦耀辰.论武夷山旅游线路的创新[J].福建林业科技,2006,(6):197-200.
    [4]周永振.内蒙古文化旅游的深度开发——基于文化遗产真实性分析[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0,(5):71-72.
    [5]傅才武,陈庚.当代中国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模式[J].武汉大学学报,2010,(7):93-98.
    [6]章剑华.当代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时代性[J].艺术百家,2006,(7):1-3.
    [7]任文举.地震灾后四川世界遗产可持续发展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0,(5):70.
    [8]孙九霞.多元化旅游产品:文化遗产资源开发的必然选择[J].旅游学刊,2010,(5):10-11.
    [9]卢松,陈思屹,潘蕙.古村落旅游可持续性评估的初步研究——以世界文化遗产地宏村为例[J].旅游学刊,2010,(1):18-26.
    (作者单位: 浙江工商大学)

Tags:中国世界遗产旅游研究综述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