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城市、区域、环境经济学 >> 正文

基于“两低一高”原则的黄河三角洲生态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http://www.newdu.com 2018/3/8 《经济与管理评论》2013年第1期 王德刚 参加讨论

    摘要:随着黄河三角洲进入国家战略体系,各项事业的发展都进入了历史的快车道。作为国家第一个明确以“高效生态经济”为发展指向的经济区,“黄三角”旅游业未来的发展也应该以国家战略框架为依托,以低开发、低污染、高效益为基本原则,以生态旅游为产品开发方向,构建符合国际水准的国家公园管理模式,使“黄三角”生态旅游具有与国际对话的能力。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生态旅游,生态经济
    基金项目:本文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旅游与旅游业的本体论研究”(项目编号:12GBL072)的阶段性成果。
    一、引言——进入国家战略是对黄河三角洲经济社会地位的全面提升
    2009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①,标志着黄河三角洲(以下简称“黄三角”)开发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规划》,未来“黄三角”发展的战略定位是:建设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特色产业基地、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区和环渤海地区重要的增长区域。《规划》明确的近期目标是:到2015年,基本形成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新模式;远期到2020年,率先建成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活富裕的国家级高效生态经济区。
    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对“黄三角”经济和社会地位的全面提升,标志着“黄三角”将由此实现战略转型——由一个普通的地方经济体逐步实现向“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和“国家级高效生态经济区”的跨越,最终成为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国家级”经济区。
    长期以来,“黄三角”的旅游业一直属于发展滞后区,基础设施落不完善、资源利用率低、产品质量差等问题都很突出,该区域极具优势的旅游资源——黄河入海口新生湿地、渤海海洋和滨海资源以及油田、石油科技等都未得到有效利用。“黄三角”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旅游业的发展也迎来一次跨越发展的历史机遇——以进入国家战略体系为契机,在国家层面上探讨和谋划“黄三角”旅游业的发展策略,科学选择正确的发展方向,谋划资源利用和产品开发的具体方案等,是当前的重要课题。
    二、三个三角洲的比较——“黄三角”由落后到稀缺
    在中国,“珠三角”、“长三角”、“黄三角”,是大河入海形成的三个最著名的三角洲。
    “长三角”指长江下游苏浙沪毗邻地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的南京、苏州、扬州、镇江、泰州、无锡、常州、南通8个城市,浙江省的杭州、宁波、湖州、嘉兴、舟山、绍兴、台州7个城市组成的城市群。“珠三角”有“小珠三角”、“大珠三角”和“泛珠三角”三个不同的概念,其中较多使用的是“小珠三角”概念,即指由珠江沿岸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中山、惠州、江门、肇庆9个城市组成的区域。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的发展,“长三角”和“珠三角”已经成长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群,成为中国经济发达地区的代表和改革开放的标志性成果。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长三角”和“珠三角”已经走上了三角洲开发的成熟阶段。从旅游业发展水平看,“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也是中国旅游业发展水平和当地居民出游率最高的地区,成为中国最旅游业最发达区域的代表。
    与“长三角”、“珠三角”不同的是,“黄三角”的旅游资源目前仍处于低度开发阶段,作为以新生湿地为特征的国家自然保护区,其主要资源区基本处于原生状态,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旅游业总体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与“长三角”、“珠三角”城市形成倍数差距,见表1。
    
    从与“长三角”、“珠三角”的横向比较来看,“黄三角”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业的总体发展水平可概括为:旅游产品数量少、质量低;旅游产业规模小、产业素质低。在旅游资源开发水平和旅游业发达度上明显落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
    但发达与落后是相对的,弱势与优势在不同条件下也可以互相转化。“黄三角”正是由于低度开发的传统弱势,才转化为今天新发展理念下的新优势: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正是由于前期发展的相对落后,才导致了未经深度开发的“黄三角”逐步成为中国未来最具稀缺特征的资源区——整体上未被过度工业化和城市化,而且区域面积仍在一天天扩大,有着大量可用的土地资源,使“黄三角”成为中国未来最具发展潜力、最有发展空间的区域,这也正是“黄三角”今天之所以能够进入国家发展战略体系的根本原因。
    而从旅游业发展的角度,以新生湿地为主要资源特征的“黄三角”地区,集聚了中国未来最具发展潜力和最具替代性特征的生态旅游资源——长河入海、河海交汇、万顷草场、候鸟驿站、油井奇观、地热温泉、石油小镇等等,是中国广大旅游者走过观光旅游之后最具替代性的生态、休闲、体验性的资源类型。而且,作为世界上少有的、仍在继续增长的新生湿地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资源价值也完全具备走向国际市场的条件。
    三、“两低一高”——“黄三角”旅游发展基本原则
    国家战略对“黄三角”的发展具有明确的原则指向,即“高效”和“生态经济”,“高效”是发展要求,“生态经济”是发展方向。
    根据科学定义,“生态经济”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发展一些经济发达、生态高效的产业,建设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以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环境。生态经济是实现经济腾飞与环境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③
    生态旅游是生态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中提出的“黄三角”生态经济是“具有典型生态系统特征”的、由清洁生产企业组成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其中,在生态旅游业发展方面,强调要“加强以国家重要湿地、国家地质公园、黄河入海口为核心的生态建设与保护,重点推进以生态旅游业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最终达到整个经济体系高效运转,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
    “生态”、“高效”的根本定位,决定了“黄三角”未来的发展必须要处理好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黄三角”旅游资源中以新生湿地和野生鸟类为特色国家自然保护区本身具有生态脆弱性,任何开发、利用和建设活动都应该以保护为前提,应严格按照自然保护区对核心区、试验区、缓冲区等各个功能区的界线、限制、可利用选择等的规定,以“有限开发”为基本前提对资源进行“高效”利用,即在发展原则上,要坚持“两低一高”,即低开发、低污染、高效益。
    (一)“低开发”
    充分尊重自然生态过程和生物多样性,人类最少干预自然,本身也是现代可持续旅游的一种模式。需要说明的是,低开发、少干预,并不意味着开发低端的、粗放型的旅游产品,恰恰相反,现代旅游理念中,真正高端、具有生态意义的旅游产品,往往都是充分尊重原生态的资源型产品,其高端主要体现在服务过程,而不是对资源的干预程度。这是一个需要我们进行根本性转变的理念。例如,美国黄石国家公园、加拿大丹佛国家公园等,都是世界著名的自然遗产旅游地,但人为的开发建设是非常低度的,主要以交通设施为主,加上在专门区域建设的有限的住宿设施,几乎没有任何人造工程并且绝对不建设人造景观。这样的旅游区,基本都是以自然景观为主体的资源型旅游区。
    (二)“低污染”
    “低污染”原则倡导的是低碳发展理念。从大区域范围看,绝对意义上的“零污染”是不存在的。作为自然保护区和生态经济区,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环境优化和生态文明应该是基本的发展原则,在这一前提下,任何的开发建设和生活、生产活动,都不能产生污染。只有这样,才能够进一步使生态价值、环境价值不断增值。
    (三)“高效益”
    “低开发”能不能实现“高效益”,是个很现实的命题,这也是《规划》中特别强调的要“按照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协调推进的要求,充分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效生态农业为基础、环境友好型工业为重点、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高效生态产业体系”。
    四、国家公园——“黄三角”旅游发展模式选择
    “黄三角”有以新生湿地为代表的生态资源和以石油产业为代表的现代工业文明,其主导性的旅游资源可概括为黄河文化、新生湿地、河海交汇、野生鸟类、石油文明、地热温泉等。在《规划》方针和原则的指导下,应探讨这些资源禀赋如何在坚持“生态”特征的前提下实现旅游产业的“高效”发展,即选择怎样的发展模式、形成怎样的产品体系才能够实现旅游业的“高效益”。这种模式和产品类型的选择也将最终决定“黄三角”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成败。
    “黄三角”的新生湿地及其衍生的各种生态资源,在国内外均具独特性和稀缺性,按照国际惯例走国家公园发展模式是一种最具可持续意义的路径选择。
    按照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解释,国家公园是国家为了保护一个或多个典型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为生态旅游、科学研究和环境教育提供场所而划定的需要特殊保护、管理和利用的自然区域。IUCN在其纲领性文件《保护地管理类别指南》中提出的国家公园管理模式的理念包括:(1)建立国家公园的目的是生态系统保护和游览;(2)管理目标是保护国家级和世界级自然景观区,为精神、科学、教育或旅游等服务;(3)国家公园应包含有代表性的、较大的自然区域特征或自然风光,这里的动植物种类、生长环境以及地貌景点在精神、科学、教学、娱乐和旅游方面均具有特殊意义;(4)国家公园的所有权和管理一般应是对该地区有管辖权的国家最高主管机关,但该机关也可授权下级政府部门、地方管理部门、基金会或其他长期从事该区保护工作的法律实体。④
    2008年10月14日,经国家环境保护部和国家旅游局批准,中国设立了首个国家公园——黑龙江汤旺河国家公园(伊春市),到目前为止也是我国唯一的一处国家公园。从资源性质、稀缺性和价值来说,“黄三角”新生湿地完全具备建设国家公园的资源条件,借鉴国际上国家公园建设的理念和方法对“黄三角”的核心区域和资源进行管理、保护和利用,不仅有利于稀缺资源的保护和培育,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更能够提高“黄三角”地区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提升“黄三角”与国际对话、交流的地位。
    按照国家公园建设理念,“黄三角”核心区域和资源的管理宗旨,首先应是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其次是为精神、科学、教育、娱乐及旅游等活动提供一个环境和文化兼容的基地,而其他有损于国家公园规定目标的资源开发和利用则应被禁止。这实际上也指明了“黄三角”未来生态化的发展方向。目前,“黄三角”的核心区已经建立了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属于广义上国家公园分类系统的一种类型,但在管理模式、保护与利用理念等方面还难与国际接轨,在名义上也不属于国家专门机构批准和认可的“国家公园”。
    五、“三个结合”——“黄三角”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策略
    (一)坚持“三个结合”产品开发策略
    《规划》中要求,“黄三角”在产业选择上要“重点推进以生态旅游业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根据当地的资源禀赋,“黄三角”生态旅游业发展在资源利用和产品开发上要坚持三个结合,即:
    1.自然生态旅游与石油文明、现代工业旅游的结合,形成异质性产品的有机组合。新生湿地和石油文明是“黄三角”地区两大主导性旅游资源,本身具有很强的异质性特征,而且两种资源在存在空间和地点上也互相交错、融为一体。因此,两种类型旅游产品的协同开发将有助于形成内部有机的产品组合与市场互动,提高旅游产品的综合吸引力。
    2.观光旅游与滞留性旅游消费的结合。“黄三角”同时也是地热温泉资源富集区,生态观光、石油文化旅游等是流动观光性的旅游产品,停留时间短,对接待地的经济贡献相对较小;而温泉休闲、保健属于滞留性旅游,停留时间和消费链长,对接待地贡献大。
    3.高端旅游与大众旅游相结合。从国际经验看,生态旅游属于“专业性、小规模、高品位”的高端旅游产品,游客追求的是回归自然、专业体验(如观鸟、植物和动物考察等)、简单生活等返璞归真式的旅游体验,游客构成大都是出游经验丰富、文化素养高的群体,而这正与以景观观赏、娱乐为主要特征的大众旅游相矛盾。旅游开发要两个市场兼顾,自然保护区应以开发真正符合国际理念的生态旅游为主,而在保护区的外围,可结合当地城镇、石油文化等建设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旅游小镇、现代旅游综合体等,来满足大众游客的需求,形成能够应对不同市场的、系统化的旅游产品体系。
    (二)构建系统化的生态旅游产品体系
    《规划》中强调,“生态旅游业”是“黄三角”现代服务业产业群中的主导性产业,“按照发展大旅游、开发大市场、建设大产业的要求,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旅游资源整合”,集中力量建设黄河口生态旅游区,将其“逐步建成国家级旅游区”。
    生态旅游(Ecological Tourism;Ecotourism),是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于1983年提出的概念,“是一种以自然资源为依托的可持续利用形式,主要强调的是对自然的体验和学习,这种旅游经过有道德的管理,是一种低影响、非消费性和注重当地(控制、利益和规模)影响的旅游。它一般发生在自然区域,并能对这些区域的保护和维护做出贡献。”⑤从“黄三角”的资源特性出发,旅游产品的种类应主要包括生态观光、生态体验、生态科普、生态休闲与生态度假游等。
    1.生态观光。长河入海、芦花飞雪、万鸟齐飞,渤海日出与黄河落日等自然奇观,是大自然的神来之笔,是最出彩、也是最具有震撼力和感染力的自然景观。
    2.生态体验。黄河与大海的交融,黄河岸边独特的生产过程,石油城充满现代工业文明的生活过程,都是我们今天开发体验旅游的重要资源,体验黄河水、黄河泥、黄河文化和黄河岸边的民俗生活,等等。
    3.生态科普。河海交汇的动力原理、新生湿地的成长过程、自然生态和生物物种的种类、候鸟迁徙的空间轨迹、鸟类生活习性规律等等,都是开发科普旅游最精彩的素材,“黄三角”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天然课堂。
    4.生态休闲与度假。生态休闲和度假,需要开辟专门的区域,并进行一定的设施建设,包括生态型度假村、短期度假营地、中小型会议中心等,与休闲、娱乐项目和外围的观光旅游结合成一体,形成滞留性的度假消费过程。同时,“黄三角”地区是地热和温泉资源的富集区,据地质部门的勘探,“黄三角”地区的东营市热储厚度大于50米、可供开发利用的面积达5655平方千米,占东营市总面积的71.4%,且离子含量较高,微量元素丰富;地热水化学类型为Cl-Na型或Cl-Na·Ca型,PH值6.7-7.5,地热水矿化度18-23克/升,水中的锶、硅、溴、氟、锰、碘、锂、偏硅酸、偏硼酸等含量部分地区能达到矿水命名浓度或矿水浓度,具有极高的医疗和保健价值,可广泛用于供暖、洗浴、保健理疗、休闲娱乐、水上观景、具有开发温泉康体、保健、疗养度假的天然条件。
    需要说明的是,“黄三角”的旅游开发,在三角洲的核心区,应该严格遵守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法律、法规,并参照国际先进的国家公园管理模式,注重生态保护和环境优化,以“两低一高”为基本原则,开发符合国际水准的生态旅游产品,以“专业化、高品位”来换取“高效益”。为提高“黄三角”生态旅游的文化内涵,一些特定的、具有吸引力增强作用的文化设施建设很有必要,如黄河博物馆、黄河标志性人文景观建设等,对于丰富“黄三角”旅游的文化内涵,提高旅游解说的丰富性,具有重要作用;要坚决杜绝为增加旅游景观数量而进行的人文景观建设和有损生态安全的开发建设活动,即使是那些必要的开发建设活动,也应主要集中在交通基础设施、特定区域的旅游接待设施、为旅游者提供专项服务的自驾车营地、游客中心、无障碍导引系统等设施建设和完善上,以完善“黄三角”地区的旅游服务系统。
    【注】
    ①《国务院关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批复》国函[2009]138号。
    ②每个三角洲选取两个代表性城市进行比较,数据来源于上述各城市政府网站上公布的2011年社会经济统计公报;深圳市2011年开始使用新的旅游统计指标体系,对游客只统计接待设施的接待的“过夜游客”,旅游收入只统计几项接待设施的营业收入,不再统计“总收入”。
    ③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51114.htm。
    ④CNPPA/IUCN, WCMC. Guidelines for protected area management categories. Gland, Switzerland and Cambridge, UK: IUCN Publications Services Unit, 1994.
    ⑤[加]David. Fennell. 生态旅游[M].张凌云.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4:29.
    (作者简介:王德刚(1963-),男,山东蓬莱人,山东大学管理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旅游学基础理论、旅游规划。)

Tags:基于“两低一高”原则的黄河三角洲生态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