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事关我国经济发展全局和前景。
在7月8日召开的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必须坚定信心、增强定力,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新的经济结构,强化新的发展动力”。
在省委、省政府的系统谋划和精心部署下,我省已打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组合拳”,特色鲜明、开局良好、成效明显。如何进一步深化落实改革举措、打赢这场攻坚“硬仗”?本报特约专家学者建言献策。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综合分析世界经济长周期、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集中全党和全国人民智慧,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解决我国中长期经济问题的综合治理药方。
今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两会”湖南代表团审议时,提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场硬仗,要处理好“加法”和“减法”、当前和长远、力度和节奏、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政府和市场“五对关系”。面对这样一场硬仗,慢不得,等不得,急不得,在具体推进中要坚持标本兼冶、重在治本。
1、既要注重当前治标,降虚火、挤泡沫,更要着眼注重长远固本元、活气血 当前湖南供给侧改革的重点任务是“三去一降一补”,这意味着首先要动“外科手术”,要用“西医疗法”降虚火、挤泡沫、割脓包。如去产能,就是要淘汰落后产能、退出过剩产能、果断稳妥处置“僵尸”企业和垃圾产品,同时促进企业优化组织、技术和产品结构,促进产业优化重组;去库存,就是要努力减少库存、积压、滞销商品等不利经济运行的“肠梗阻”和“脑血栓”。重点要化解房地产库存,必须减少空置率,让大量“死钱”变成“活钱”流动起来;降成本,就是要打出降低实体经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税费成本、融资财务成本、物流成本等的“组合拳”;补短板,就是要针对经济社会发展领域的薄弱环节,打好扩大各类有效供给攻坚战;去杠杆,就是要通过依法处置信用违约,有效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从长远看,解决湖南供给侧结构深层次问题,要用“中医疗法”固本培元,完善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形成有效供给不断提升的经济机体。
在湖南经济社会发展中,有不少短板:如全面建成小康的短板是农村脱贫攻坚任务艰巨;经济发展结构的短板是县域经济、非公经济、开放经济、金融经济发展滞后;产业结构的短板是农业现代化水平低、本土消费品工业水平低、战略型新型产业比重低、现代服务业比重低;市场的短板是本省适应消费变化的中高档有效供给率低、中低收入人群有效消费需求不足且消费需求启动难。
补齐上述短板,须优化经济结构增长动能,营造生产端、供给端可持续创新制度环境。要减轻企业负担、提高企业竞争力,真正发挥企业和各种经济主体在提供市场有效供给中的主导作用;要倒逼企业苦练“内功”,提升高价值精品名品的有效供给率;要积极推动资本、知识、技术等供给核心要素有机融合,形成创新创业热潮;要打破地域、行业壁垒,加快统一市场形成,推动产、学、研有机结合和“军民融合”;要创新经济空间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增长带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1] [2] [3] 下一页